朱棣很顺利,一路上可以说是兵不血刃。
广昌守将投降,蔚州守将那是也投降了。
朱棣一路很顺利的就到达了大同。
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是军事重镇,也是代王的首府。
代王立刻跟朝堂进行求援,大同可是不能丢的。
否则,燕军拿下大同,又趁势进行南下的话,中原地区,那可就是不保了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朱允炆立刻召见黄子澄齐泰,商量一下办法,到底要不要救援。
“大同绝对不能丢了。”
朱允炆下定决心,要守住这个军事重地。
“该死的,沿途的守军将领,纷纷投降,朱棣出兵五万,兵力不仅没有丝毫的损失,还又新增了三四万。”
黄子澄气急败坏,他不明白,那些守军将领为什么投降,真是枉费了朝堂的恩典,是忘恩负义之辈。
“救援肯定是要救援的,也就只能派李景隆救援了,让他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增援大同。”
齐泰想了想,然后说道。
朱允炆点了点头,要增援的话,肯定是派李景隆去了,毕竟,从应天府出兵,距离远了。
李景隆是属于比较近的援军。
“那就下令,让李景隆领兵二十万,增援大同。”
朱允炆拍板决定。
黄子澄回到府邸后,就破口大骂,认为那些武将,都是饭桶无能,一个个的贪生怕死,居然投降朱棣那个反贼,而不进行坚守,真是岂有此理。
这以后怎么了得,又没法制衡,那种地方将领的家人,根本就不在应天府,否则的话,他们哪里敢轻易投降的。
“这是一个阴谋。”
胡安一眼就看出来,这其中有问题。
“阴谋?什么阴谋。”
黄子澄愣了一下。
“朱棣率军攻大同,就是要让朝堂派援军,而且一定是派李景隆,这就是折腾李景隆,让他来回奔波,从而让大军陷入疲惫之中,战斗力有所折损,这很明显的事情。”
胡安一眼就看出了其中都利害。
“有这个可能,但也不能不增援啊!这不增援,大同会丢。”
黄子澄点了点头。
“没错,这个明显的陷阱,还真是只有钻进去,这是一个高招,那朱棣是诡计多端,他常年征战,经验之丰富,不是李景隆可以相提并论的。”
胡安一本正经的说道。
“事情发展到这个局面,都是下面的人无能。”
黄子澄可不会怪罪自己,而是怪罪下面的人,他认为自己计划得很好,就是下面的人,执行方面出了问题了。
李景隆接到增援命令,就率军增援大同去了。
他刚一到,朱棣就退军了,返回北平,他的目的已经打成了,没有必要跟李景隆决战。
一回到北平,就发生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保定府投降了。
这个保定府紧挨着燕地,兵力又不足,不能够稳守,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燕军的实力,又有不小的增长。
白跑了一趟,李景隆气急败坏,他是来回折腾,破口大骂,朝堂的那些文臣是王八蛋,判断失误,害得他白跑一趟。
“让他得逞了。”
黄子澄知道之后,就是垂头丧气。
这来回折腾,大军必定折损士气,削弱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