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五章 模糊数学(1 / 2)何以为家:逆境中重启人生首页

《模糊数学》,活动室书柜。

江东从第一印象和感觉中,选择了这本书。虽然自己未必能看懂或者感兴趣,但书名就比较吸引人的好奇。

数学不是精确的吗?怎么还模糊数学?

这是江东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看看再说。

前面的介绍类文字吸引了江东。

原来如此。

计算机为什么不能像人脑那样进行灵活的思维与判断问题。

尽管计算机记忆超人,计算神速,然而当其面对外延不分明的模糊状态时,却会一筹莫展。

可是,人脑的思维、在其感知、辩识、推理、决策以及抽象的过程中,对于接受、贮存、处理模糊信息却完全可能。

计算机为什么不能像人脑思维那样处理模糊信息呢?

其原因在于传统数学,不能描述亦此亦彼现象。传统数学只能描述外延分明的分明概念,只能表现非此即彼,而对于外延不分明的模糊概念不能反映。

这是现在计算机不能像人脑思维那样灵活、敏捷地处理模糊信息的重要原因。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一位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在此基础上,现今已形成一个模糊数学体系。

模糊数学产生的直接动力,与系统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的大系统中,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性的精确度,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到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

复杂程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便越低。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时变性大,其中某些因素及其变化是人们难以精确掌握的,而且人们又常常不可能对全部因素和过程都进行精确的考察,而只能抓住其中主要部分,忽略掉所谓的次要部分。

这样,在事实上就给系统的描述带来了模糊性。

“常规数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本质上是模糊系统的分析来说是不协调的,它将引起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很大差距。”

因此,必须寻找到一套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

只要经过仔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决策目标与约束条件均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复杂大系统的决策过程尤其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模糊决策技术,会显得更加自然,也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人机对话,源头在于此。

为了实现用自然语言跟计算机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把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才能给计算机输入指令,建立合适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

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使人类语言数量化、形式化。

如果研究人类自身的系统行为,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复杂系统,像处理和研究人脑系统、社会系统等等,牵扯到参数和变量非常多,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系统很复杂,模糊性也更加明显。

现代计算机系统是在二进制等算法上建立起来的,对客观事物的判断更加具有理性和确定性,但却具有着天生的缺陷,就是不具备处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或模糊处理能力。

说简单点,就是没有人类的情感等各方面因素。

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如人工智能,让计算机也能研究模糊逻辑。

原来如此。

无人驾驶技术,就需要运用预设的程序概念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决策和控制的过程,这些都需要运用模糊性数学的方法来描述。

如模糊聚类分析、模糊模式识别、模糊控制、模糊信息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