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了教训,徐凌再也不开免打扰模式了,就连企鹅群的消息都关闭了免打扰。
也正因为这样,徐凌第一时间看到了季芸同学发在群里的初步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研究水滴在玻璃表面上形成的成像系统的放大倍率和分辨率。
实验器材:载玻片,测微尺,光学显微镜……
实验步骤:
(一)放大倍率的测定:
选择毫米刻度尺作为标准测量物,将它放在水平白色背景板上。
把载玻片放在支架上,调整高度和角度,使之处于合适的观察位置。
滴一滴水滴,确保它大小适中,近似为球形。
选取毫米刻度尺的一个线段(例如2mm)作为待测物。
使用显微镜,配合测微目镜,测出像的长度。
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出放大倍率。
……】
不得不说,这季芸不愧是有过实验竞赛的人,这就是靠谱!
整个实验方案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字,每个步骤和相关解释都非常详细,看着方案,徐凌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在上手做了一样。
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对这个方案进行完善了。
虽然这份方案已经很不错了,但徐凌相信,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它还可以更加完美。
【@全体成员,季芸同学的实验方案已经做好,接下来需要我们约定一个时间进行探讨。】
徐凌在群里开门见山。
最后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调,时间终于定下来了,周三下午。
……
徐凌很早就来到了实验室,一边独自思考实验方案的完善,一边等待小组成员的到来。
没让徐凌等太久,人就到齐了。连助教何江然都来了。
“首先我想夸赞一下季芸同学,一个人做出了这么好实验方案。
我们今天讨论对它的完善,不是说它不行,而是精益求精。
下面开始讨论吧。”
徐凌的组长味儿越来越浓了,小组其他人都是认真听着。
“我再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我的实验方案吧,主要是一些没有写的细节,能让大家思考完善的方法。
……”
作为实验方案的第一设计人,季芸首当其冲。
“我先说一个很小的点吧。原本实验方案里水滴是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的,这样水滴的大小或者形状其实并不是很精确。我们不如用高精度的微量注射器。”
黄云峰紧随其后,指出了一处问题。
如他所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季芸可能是没考虑到学校拥有更好的器材。
顺着黄云峰的思路,梁修远缓缓开口:
“出于对水滴的控制,我觉得我们应该采用不浸润的透明材料作为载玻片,使水滴的形状更接近于球形。”
黄云峰和梁修远的提议瞬间激发了众人的灵感,一时间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白色背景板可以选择具有漫反射特性且光学特性稳定的材料。”
“选择可以摄像的显微镜,这个不知道学有没有。可以通过图像,结合计算机,得到更精确的结果。”
“我觉得还要增加一些辅助数据的记录,比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它们是会对水滴造成影响的。我们的实验要求精密,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