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宋国境内的大棘之战,因为主将华元的疏忽,竟然以宋军惨败,郑军大胜而结束。得知战报,楚庄王乐坏了。
有了这样的经验教训,所以后世的文武大臣,甚至还有国君等统治者,都特别关照给自己驾车的车夫。车夫的各种待遇不但丰厚,而且因为经常跟随国君或大臣,升迁的机会也比别人大。
同一年,楚国也发生了饥荒。风水轮流转,这饥荒好像也是这样的规律。见时机到了,原来归附楚国的麋、濮当地人,乘楚人不备开始反对楚国。楚国没有防范,结果多次被当地人击败。
麋、濮当地人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庸国的统一指挥下,取得了好几次攻击楚军的胜利。当时的庸国是群蛮的首领,其辖境比中原一般的诸侯国要大很多。包括今四川、湖北的一些地方。
这个时候的楚国,因为秦晋交恶,已经恢复了与秦国的关系。鉴于失败的现状,楚庄王派遣使者,准备联合秦国、巴国,一起攻打庸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庸国,实力一定不弱。
见楚国与庸国交战,西戎一些部落也趁机南下,开始侵犯、抢劫阜山、大林、阳丘和訾枝一带。庸国国君,麇国国君,率领各自归附的一些部族,与楚军在选地等不同的地方交战。
这些反对楚国的部落武装,时而合作,时而各自为战,对楚军在当地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了向西扩张版图,继位之后的楚庄王,曾经有过向西迁都的想法。在司马蒍贾的建议下,楚庄王放弃了迁都。因为战事胶着,也不可能进行迁都。
附近还有一个甫国,实力也不弱,就成了楚军最初的重点打击对象。在楚军不遗余力的打击之下,有些部族开始溃散。但重点不在这些相对弱小的势力,真正的威胁,难以对付的是庸国。
为了迷惑庸国军队,楚庄王命令大夫庐戢黎,率领一支人数不多的楚军作为先遣队。而楚军主力,则在远离战场的地方待命。
在庸国的方城,庐戢黎被庸军击败。在以后多次与庸军的较量中,庐戢黎率领的先遣队不是失败,就是与庸军周旋。
果然,庸军因为楚军不堪一击,放松了警惕性。楚庄王抓住战机,命令楚军主力与先遣队在临品会合。楚国联合秦国、巴国的努力获得了成功,秦军、巴军相继赶来增援,楚军士气大振。
西南的一些蛮族也见风使舵,见楚军迎来了援兵,也加入了楚军的行列。楚庄王亲率少量楚军留守临品,命令子越自大溪,子贝自仞地,率领各自人马向庸都进发。
在楚军多路人马,以及秦军、巴军的联合攻击之下,庸国国都被攻占。庸国各地的庸军,随后也被联军消灭。
至此,从夏朝起就存在的庸国,灭亡于楚国之手。这场楚、秦、巴联合攻灭庸国的战役,被称为古代分进合击的较早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