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布控暗子,先锋张辽(1 / 2)三国:从董卓入京前开始首页

“我的话说完了,现在诸位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出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会尽我最大的能力帮助大家!”

众将闻言不由面面相觑,其中犹以后来因势穷来投的赵冑和吴匡二人,心思最是复杂!

毕竟,当初之所以选择投靠崔钧,就是看在其有能力与那董卓对抗,对其将来的投资,可是如今看来,自己的投资恐怕有极大可能会失败。

那么接下来是否继续在崔钧身上下注,就成了以赵冑和吴匡为首的一众京营将领所要考虑的难题了!

而若要说开心的恐怕就是张辽、成廉、魏越等一众出身并州籍的将领了。

只要此番整军完成,这五千步骑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兵马都来自并州,也在一定程度上,变相提高了这帮并州将领在未来崔钧麾下的地位。

而对此情况,崔钧虽然也有些担心,将来并州派系会在自己的麾下一家独大,有着架空自己的风险。

但考虑到在眼下这种情况,自己势力尚未完全成形之前,一个统一的势力集团,在根本程度上还是有利于自己麾下势力发展的。

只要将来自己适当地引入其他派系的人马,并加快徐荣、太史慈、崔巨业等一众元从部将力量的培养。

让三者之间的力量始终保持一定的平衡,那就不用太过担心那种意外的发生。

当然,在汉光武帝洛水之盟的声音还犹言在耳的当下,天下人心尚未遭到司马家的彻底破坏之前,忠义二字一直都是世人所共同遵守的准则!

除却个别情况,出于战事的需要,偶有个别兵家采取诡诈的手段去谋取胜利外,大部分的上层精英还是遵守着彼此该有的道德准则。

这也是为什么吕布空有绝世武力,而始终漂泊无依,刘备漂泊半生,却终遇孔明而三分天下;司马仲达洛水违誓,吕子明偷袭荆州,虽获成功,却屡遭后世唾弃的原因!

因此,在当世,除却需警惕日后自己麾下可能出现的,如司马家般利用联姻等手段,逐渐蚕食主君家业的野心家外。

倒也不用担心将来自己麾下,会出现如同唐末五代十国间,底层士兵以下克上的风险!

即便抛却这些不谈,靠着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自己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不少,历史上曾以忠义留名于后世的能臣猛士来为自己所用。

当然,世上终归没有那么多如同诸葛丞相般完美的臣子。

因此,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如何正确的选择使用,那些带有各种各样性格缺陷的臣子上,自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公,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剩下的那帮弟兄可也是当下难得的精兵啊,就这么留给董卓,是不是太过可惜了!”

内心挣扎了半天的吴匡,终究还是接受不了,自己费劲心思才笼络住的旧部,就这么断送在了京城!

毕竟,其之所以能被崔钧如此看重,除了崔钧看上了他的儿子吴班和在蜀地吴氏的关系外。

最主要的便是其在何进旧时部曲当中有着巨大的威望,能够替崔钧在最快的时间内整合消化掉这些力量。

而同属京营将领的赵谟则不同,其虽也舍不得将旧部完全丢下,但如果崔钧真的要离开京城,他也会选择继续追随。

一来当初其麾下兵力本就不多,且诸门守卫的兵马在精锐程度上,与皇宫中的禁军相比多有不如。

另一方面,崔钧麾下的那八百叟兵除却与自己尚有些交情外,与崔钧麾下其余诸将均未有相交。

而作为主君的崔钧不可能亲自下场带兵。

因而,只要赵冑在接下来的战事上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能力,哪怕是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崔钧多少也要考虑一下赵冑出任这八百叟兵将领的可能!

崔钧环视了堂下的将领一圈,见已无人再提出异议后,心下不由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便将注意力,重新投注到吴匡的身上。

“若是其他人没有异议,崇义、文良和文远留下,剩余人等就都先下去准备吧!

记住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就只有三天,在三天内,尔等就要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诺!”

众将齐齐施了一礼,纷纷四散而去。

而被留下的吴匡和徐荣则各是心思不定,不知接下来,自家这主公又会有什么样的安排!

似是看出了二人内心的紧张,崔钧不由放缓了些语气:

“首先我先来简单回答一下崇义方才的问题,非是我想要放弃这些兵马,只是当下情势使然,我与董卓相互克制维持京师平衡的情况,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的。

抛却朝臣互相勾心斗角,人心不齐的原因不谈,光是董卓接下来从凉州过来的援兵,就不是我等所能抗衡的。

更别提其眼下在借着拥立新帝的功劳,已基本掌控了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