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 令贵人(2 / 2)如懿传之凤临天下首页

慧贵妃高氏心头一紧,赶忙赔上一脸谄媚的笑意,小心翼翼地解释道:“回皇上,嫔妾适才不过是在向魏妹妹介绍一下皇贵妃罢了。”说话间,她还不忘偷偷瞄了一眼身旁的魏嬿婉,示意对方不要乱说话。而魏嬿婉则垂首而立,乖巧得如同一只温顺的绵羊,不敢有丝毫异动。

皇帝微微挑起他那浓密而英挺的眉毛,嘴角上扬,露出一抹似有若无、令人难以捉摸的笑容,不紧不慢地说道:“只是介绍?哼,朕可并不这么觉得啊。”这看似云淡风轻的话语,却如同一道惊雷在空气中炸响,让在场众人的心头都不由得一紧。

只见慧贵妃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双腿一软,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皇上恕罪啊!嫔妾对天发誓,绝对没有丝毫恶意呀!请皇上明察!”她一边叩头,一边带着哭腔哀求着。与此同时,站在一旁的魏嬿婉眼见此景,心中也是一阵慌乱,急忙跟着屈膝下跪,低垂着头不敢吭声。

皇帝背负双手,在殿内缓缓踱起步来。他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光滑的地面,而是那些妄图挑战他权威之人的心弦。随着他的脚步移动,整个大殿里弥漫起一股紧张压抑的气氛。

终于,皇帝那沉重而稳健的步伐停在了原地,他慢慢地转过身子,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岳般伫立着。只见他那如鹰隼一般锐利且威严的目光,冷冷地扫视了一眼此刻正战战兢兢、齐刷刷跪在地上的两个人。

沉默片刻之后,皇帝那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方才缓缓响起:“朕深深地知晓,在这偌大的后宫之内,从来都是是非繁多,明争暗斗从未有过停歇之日。然而,朕今日在此要郑重地告诫你们二人,皇贵妃她不仅位处这一众嫔妃之首,更是朕心中最为敬重的女子。

如今,皇后富察氏身染重病,卧床不起,皇贵妃不辞辛劳,尽心尽力地协助管理这六宫事务。所以,尔等从今往后务必谨言慎行,切莫心存任何不轨之妄想,更绝对不许对皇贵妃有丝毫的不敬之举!若是谁胆敢违背朕的旨意,那就休怪朕无情,定当严惩不贷!”

听到皇帝这番话,慧贵妃如同抓到救命稻草一般,连忙不停地点头应道:“嫔妾明白了,从今往后,嫔妾定会将皇贵妃视为楷模,事事以她为先,绝不会再有半分逾越之举,请皇上放心!”此时的慧贵妃早已不复往日的骄横跋扈,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惶恐与谦卑。

就在此刻,突然间,一阵仓促而急切的脚步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氛围,那声音犹如疾风骤雨一般,由远处迅速逼近。在场的众人不禁纷纷转头,循着这阵声响望去。

很快,他们便看到一个身影逐渐清晰起来——那是一名身形娇小玲珑的宫女。只见她一路小跑着,脚步轻盈却又显得有些匆忙。她手中似乎还紧握着什么东西,随着她的奔跑而轻轻晃动着。

待这名宫女终于来到御前时,她先是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平复自己因急速奔跑而略显紊乱的呼吸。紧接着,她动作娴熟且恭恭敬敬地向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整个过程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沓和迟疑。

行礼完毕后,这名宫女才稍稍直起身躯,但依旧保持着低头垂目的姿态,用一种轻柔得如同微风拂面般的声音缓缓开口说道:“启奏皇上,皇贵妃那边派人前来传话,说是今日乃是贵妃诊平安脉的日子呢。”

皇帝听到这番禀报之后,原本紧紧绷着、毫无表情的面容在一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那双原本犀利如鹰隼的眼眸微微眯起,流露出一丝思索之色。沉默片刻后,皇帝若有所思地发问道:“哦?竟是今日吗?朕记得往日里贵妃诊平安脉向来都是每隔三日才有一次,为何今日却突然改变了这既定的规矩呢?”

那小宫女听到皇帝问话后,慌忙垂下头去,诚惶诚恐地回答道:“启禀皇上,贵妃娘娘现在已经身怀六甲,而且她所怀的可是尊贵无比的龙裔呀!因此,皇贵妃特别下达命令,从今天开始要将之前的三日一诊改成每日一诊。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保障娘娘以及腹中胎儿的平安健康。毕竟咱们皇宫之中供养着众多医术高明的太医,不就是为了应对像现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嘛。”

皇帝听了这番禀报之后,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欣慰而又满意的笑容,他不住地点着头,嘴里还连声赞叹道:“嗯,甚好甚好。你们看看呐,这就是皇贵妃的宽容大量所在啊!每一件事情都能想得如此周到全面,当真是极为难得。有这样贤德的皇贵妃替朕操持后宫事务,朕也放心不少哇。”说着,皇帝的目光中流露出对皇贵妃深深的赞许之意。

皇帝微微眯起双眸,目光落在那低眉顺眼、一脸乖巧模样的魏氏身上。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皇后富察氏那任性妄为的样子,不禁皱了皱眉,心中暗自思忖着两者之间的天壤之别。

沉默片刻之后,皇帝终于缓缓开口说道:“来人啊!传朕旨意。魏氏温婉恭顺,乖巧懂事,深得朕心。即日起,晋升魏氏为贵人,并赐予封号‘令’。望其日后能继续保持这份贤淑之态,为后宫增添一份宁静与祥和。”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周围的宫女和太监们纷纷跪地领旨,齐声高呼:“皇上圣明!恭喜令贵人!”

而此时的魏氏,则激动得浑身颤抖,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如此幸运地得到皇帝的青睐和晋封,连忙叩头谢恩道:“臣妾多谢皇上隆恩,定当尽心尽力侍奉皇上,不敢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