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立秋(2 / 2)社会万象首页

骑行是一种健康、环保的运动方式。立秋后,天气凉爽,适合骑行。可以选择在公园、郊外或山区骑行,享受骑行的乐趣。

徒步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运动方式。立秋后,可以选择在郊外或山区徒步,欣赏秋天的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露营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立秋后,可以选择在郊外或山区露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立秋后适合进行各种户外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增加。此时,煲一些营养丰富的汤来调节身体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玉米排骨汤:玉米和排骨都是营养丰富的食材,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排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将玉米和排骨一起煲汤,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冬瓜肉丸汤:冬瓜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肉丸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将冬瓜和肉丸一起煲汤,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清热解暑。

银耳莲子汤:银耳和莲子都是滋补佳品,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维生素,莲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将银耳和莲子一起煲汤,不仅可以滋补身体,还可以美容养颜。

枸杞红枣乌鸡汤:乌鸡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枸杞和红枣则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的功效。将乌鸡、枸杞和红枣一起煲汤,不仅可以补充营养,还可以滋补肝肾。

以上是一些适合立秋后煲的营养汤,不同的汤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汤。

立秋后,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开始关注养生。然而,在养生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注意。以下是一些立秋后养生的误区及正确的做法:

“贴秋膘”是北方的习俗,主要是由于以前北方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有些人又“苦夏”,天气热没有胃口,厌食油腻,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到秋天气候凉爽时,食欲恢复,就要提前补偿夏天的损失,吃点好的,尤其是各种肉,“以肉贴膘”,补充营养。然而,现在夏季有了空调,营养更是不缺,许多人都在减肥降脂,很少有人会“苦夏”体重下降,也就不需要“贴秋膘”了。现在北方的暑气是减退了一些,南方的天气仍然相当炎热,近几年雨水较多,很多人过食生冷肥腻,湿气重是普遍现象,所以大部分人不但不用“贴秋膘”,还应该减少吃肉,关键要注意健脾祛湿。年老体弱或者久病亏虚的人,也要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逐渐增加营养。

夏末秋初,虽然白天气温仍然比较高,但早晚已经逐渐变凉,此时应勤开窗,多吹自然风,尤其是晚上,还是尽量少用空调,以免受凉感冒。如果实在觉得燥热,建议空调温度设置在28℃左右就够了。

“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脾肾虚寒等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早晚可以多穿一点,也不要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不建议“光膀子”“光脚”不穿袜子,胸腹部和足部要注意保暖。

对于确实体虚的人,适当进补是有益健康的。建议等天气再冷一些,至少秋分、寒露以后再补,现在湿热还比较重,进补容易助湿生热。中医把虚证分为气血阴阳四个方面,而且药补不如食补,即使是比较平和的煲汤、药膳也要适度、对症,否则反而对身体有害。正如清代名医郑钦安所云:“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是至宝;病之不当服,(人)参(黄)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中医认为,秋季是“养收”的季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藏,雨水减少,气候逐渐干燥。人体也顺应自然,阳气开始内收,津液也随着阳气向体内收藏,出汗减少,小便增加,所以容易出现咽干、口燥、鼻干、大便干、皮肤干燥等现象。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脾胃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在保证脾胃运化功能正常的基础上,适当多喝水,是预防“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但是喝水也是有讲究的,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小口喝比大口灌更解渴,也利于人体吸收。

立秋后的养生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实际情况进行,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养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科学合理地进行秋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