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济南的战事陷入了胶着,局势严峻到了极点,甚至隐隐有逆转之态。
城中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明军的进攻屡屡受挫,城墙之下,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士兵的尸体,鲜血将土地浸染得一片殷红。
刘芳亮乃是声名远扬的猛将,他的枪法出神入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带兵之能亦颇为出众。
而与之对阵的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继茂,也绝非泛泛之辈。
他们自辽东起,一路征战,跨越千里,直至广西,那一路的战火纷飞,让他们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其麾下的清军亦是训练有素,防守得极为顽强。
刘芳亮深知此刻的艰难,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但旋即被坚定取代。
他这人除了武艺高强、善于统兵之外,还有一个极为难得的优点,便是能审时度势,绝不死要面子而误了大事。
眼见无力攻下济南,他当机立断,一面赶忙派人快马加鞭,向着应天发出求援的奏折,言辞恳切,详述济南战事的危急;
一面又派人星夜兼程前往徐州,联系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老战友袁宗第,期望他能出兵相助,解这燃眉之急。
袁宗第接到刘芳亮的求援信时,正在徐州府衙大堂上踱步沉思,他浓眉紧皱,眼神中透着决然,额头上的青筋微微凸起,显示出内心的焦急与不安。
新前营侍中杨廷麟得知此事后,急忙赶来劝阻:“袁将军,朝廷给我等旨意乃是镇守徐州,如今并无朝廷旨意,我军若轻易出动,一旦徐州有失,这责任重大,该如何向朝廷交代啊?”杨廷麟一脸忧虑,眉头拧成了一个大疙瘩,他深知徐州战略地位之重要,不容有失。
袁宗第心中早有定夺,他看着杨廷麟,缓缓说道:“杨大人,朝廷旨意虽为守卫徐州,可当下情势紧急,刘芳亮那边已然告急。”说着,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痛苦与急切,“若我军坐视不管,一旦刘芳亮溃败,那折损的可都是我大明的精锐之师啊。我等身为大明臣子,怎能眼睁睁看着兄弟部队陷入绝境而不顾?”袁宗第的声音微微颤抖,嘴唇也不自觉地抿紧,那是对战友的关切与对局势的焦急。
杨廷麟听了袁宗第的话,一时语塞,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他眼神游移不定,心中何尝不忧虑刘芳亮的处境,只是徐州的安危也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