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上供馒头(1 / 2)50后的我那些难忘岁月首页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来到年了,大人们往往用这样的儿歌来哄着填不饱肚子,嘴里哭闹着的孩子们。

那年头只有过年能吃上最好的嚼古,当然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了。掐着手指头数呀,算呀,盼望着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记得那是家里最困难的一个年了,屯西头母亲的姐姐大姨家条件好些,姨夫吴宝林是生产队长,他可怜我家穷过不起年,给割了二斤肉,且借给两元钱。

家里一年都没见到荤腥了,平常日子菜碗里根本看不到油珠儿。考虑到一年的苦日子更难煎熬,肉是舍不得吃了,放锅里熬,撇出一点油儿来,备做全年的油水。锅底剩下的肉渣滓,母亲用手指给我和围在锅台边的两个妹妹每人往嘴里抿了一小块拉馋,剩下的留着包年夜饺子。

年前二十九,父亲揣着那两元钱去前屯的供销社办置了年货。他买了张一毛钱的大红纸,四张几分钱的彩纸,二分钱的二踢脚爆竹六个,两角钱的小鞭炮一挂,还有几张烧纸,一匝香。

过年那天,父亲早早起来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用大红纸裁成对联,横批,和福字。找来毛笔砚台,父亲自己动手写春联贴在门上。母亲把几张五色纸剪成挂签贴在窗户上。我跑来跑去的,非常高兴,屋里屋外地跟在他身后看热闹。外屋门中央贴一个大“福”字,门框两边上贴上了一付对联。

“强子你识字了,读一下这对联上的字儿吧?”贴好了门上的对子,父亲转身一把把我拉到跟前,他想考考我能认多少字。

“人勤地生宝,人,人”下联是:人懒地长草,可第二个字我不认识,念到这儿脸刷地一下子就红了。

父亲微笑着指着对联告诉我:“这个字念懒,说的是不勤快,不爱劳动的人,儿子你长大了一定要勤快,咱庄稼人要是懒了就没给媳妇。”

有钱人家过年北墙都是供奉着花花绿绿如年画一样的老祖宗,可家里穷,请不起这宗谱挂画。父亲用黄纸写了个祖宗牌位,供奉在屋内门北的碗柜上面,两旁还贴一副对子,右边是“一日三叩首”,左边是“早晚一柱香”。牌位前是一个装着米的碗做成的香炉,里插着三根点燃的香,徐徐地冒出蓝色的烟,香的味道随烟弥漫在整个屋子。

十个白面馒头,五个一罗,摆在香炉两边,这是用家里仅有的一点白面做成孝尽老祖宗的供品。撤供时后方能给孩子吃,我们现在只能靠上近前闻一闻馒头的香气,闭上眼睛陶醉一会儿。

瞅着母亲往这简易的供桌上小心谨慎地摆供品,父亲虔诚地鞠躬上香,我睁大眼睛呆呆的站在那儿。心想这过年可真热闹,也很好玩,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生怕老祖宗从暗中出来,或夜里回到家里来,偷偷把这么香的馒头给吃掉了。

过年最热闹的是除夕。吃过晚饭全家人点着煤油灯包饺子,不管再穷,家家除夕饺子都要吃的,而且饺子包得很大。老辈儿传说,除夕饺子大,养的老母猪下崽儿就大,虽说家里没粮养头老母猪,可母亲还是想粘一粘这财气。

平常穷日子父母不干活夜里都是摸黑不点灯,因为过年家里请神供奉祖宗,今夜的煤油灯是要破例点一宿的,我里外屋跑着与妹妹们打闹,真是开心死了。

晚上九点多钟,忽然听到屯中有爆竹响,我和父亲来到屋外,屯西头的人家已经在院子里点起火堆,噼噼,啪啪,放起鞭炮来了。一会儿功夫,全屯变成了红通通的大火海了。前村后屯也都能看到片片火光,传来隐隐约约的鞭炮声。村里家家户户都急着抢早发纸点火,在火堆上烧纸,要争这新一年的福气,所以不到半夜十二点就开始了。

院内三家各拿柴禾在自家窗前点了一堆火,父亲放了几个二踢脚,我不敢放大爆竹,一小挂的鞭拆开了,一个个单放,手拿香头点火柴杆大小的鞭,还战战兢兢的,有时这鞭还没点燃呢,就害怕地扔了出去。

母亲烧水煮饺子了,几个妹妹都馋急眼了,扒着锅台喊着要饺子。院中的火堆明火灭了,父亲把红红的底火用泥火盆端进屋里,母亲说这是收福,要是这火若是扔在院子里,一年的财就白白流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