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不够大,小孩子是不上桌的,都是大人帮忙夹菜,猪肉粉条油水足,又软烂,小孩子们最爱吃这道菜。
听着孩子们的童言童语,还有长辈们的高声谈笑,在昏黄的灯火映衬下,画面十分温馨,这幅画面此后张平安记了很多年。
一夜好眠后,第二日张平安很早就起来了。
徐氏正在做早饭,看儿子起的这么早,不由道:“起这么早干嘛,天儿还凉呢!”
张平安洗了把脸后道:“今日得出门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活计,闲着不是个事儿。”
张老二正在院子里劈柴,道:“等会儿咱爷俩先去牛马市看看,挑头骡子,再配个车架,我想后面去码头那边载客,这活儿也不太累,先混个菜钱。”
徐氏闻言觉得挺好,笑道:“先把城里熟悉熟悉,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顺便打听一下有没有好的书院,咱平安还是得接着去读书,干活没什么出息。”
“娘,现在世道不安稳,先看看再说吧”,张平安道。
张老二也觉得不急:“先吃饭吧,吃完饭把城里熟悉熟悉。”
吃完早饭后,张平安便跟着自家老爹去了牛马市买骡子,价钱比老家略贵一些,但还能接受,又花了300文定了一副新车架。
然后父子俩在城内好好转了几圈才回去,路过牙行的时候发现里面人不少,看来昨日那个牙人没说假话。
读书人只要舍得下脸面,不挑三拣四的,还是挺好谋生的。
最先找到活计的是张平安,金宝和二河堂哥。
张平安去了府衙帮别人代写文书和诉状,暂时成为了一名兼职讼师,还帮小店盘账,他有秀才功名,店家都放心,收入还算不错,也在衙门里面认识了几个人。
金宝则是接着写插画话本,做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二河堂哥去了一家书肆做伙计,虽然没有以前在镇上做账房舒服体面,但是收入还行,也干净。
他没有功名,在这边也没有熟人可以做保,很多店不敢用他,只得先找了这份活先干着,慢慢再留意其他的。
至于大姐夫心心念念去码头扛包的活,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无他,排外而已,码头上的力夫都是分帮派的,赚的钱都得上供一部分给帮派老大,相当于保护费的意思。
刘三郎很看不惯这种行为,加上他块头大,别人怕他过去了闹事,又打不过,所以也不想要他。
倒是三姐夫钱永德人机灵,嘴又甜,在各个大饭馆儿和客栈门口蹲守,帮别人跑腿儿引路啥的,时不时还会有打赏。
碰到态度不好的客人,他也能屈能伸,好话跟不要钱一样输出,哄的客人消气,所以过得还挺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