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3章 刘三手(1 / 2)塞音老仙闹大明首页

塞国人是真来帮大明赈灾的,这个时代能威胁到塞国人的敌人已经不多,疾病很可能是其中最厉害的。

得益于刘学勤对环境卫生的重视,塞国这些年不但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瘟疫,就连之前的宿疾,也解决了不少。

比如大脖子病、蛔虫病,基本都得到有效控制。

但瘟疫的可怕在于其传染性,保不齐哪天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所以这次塞国除了送物资外,还派了一支医疗队。

是由成都国王医院的院长王宇亲自带队,这位是王履的亲传弟子中十分出色的一位,其厉害之处在于已经能做一些内科手术。

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王宇已经做过上百台阑尾切除手术,治愈率达到67%以上。得益于王履等人秘密进行的解剖学研究,如今的医院啥手术都敢做,什么肿瘤切除、开颅手术之类,只不过治愈率极低罢了。

至于医患关系?不存在的。全国就这么一所公立医院,还有荷枪实弹的卫士站岗巡逻,老百姓见了这种阵仗,连大气都不敢喘的。

若是达官贵人的家属治病,那都要签保证书的,有白纸黑字在,你若是敢闹,人家把你告到总山,轻则夺爵罢官,重则劳改。

医疗队还从王履那里和成都医学院抽了100名男学生,勇赴疫区,锻炼实践经验。

这么彪悍的一支医疗队伍,在当时的大明可以说是顶级的,可偏偏受到了冷遇。

载有赈灾物资的货船很快就拿到了堪合文书,可到了江西九江,医疗队发现除了给他们留下了一卡车物资,和几名啥也不知道的向导,其余货物竟都不翼而飞了。

问就是不知道,或者说“可能去其它港口转运”之类。

王宇很是怀疑,要是明人会开卡车的话,这车货都不一定保得住。

好在重要的医药都事先装在卡车上,王宇他们也没二话,直接开车卡车去往疫区了。

于是江西沿途百姓就看到一幕奇景,一个冒白烟的钢铁怪物在前面跑,后面好多穿白大褂、背着药包的郎中或坐马车或步行。那些好看的药包上,都绣着一个红色的“十”字。

和官府的冷淡不同,老百姓听说这些塞国郎中是去疫区救助灾民,都非常热情,有送水的,送吃食的,还有自愿跟着当挑夫的。

最神奇的还是此行吸引了大批明国大夫,很多都是乡野间的赤脚医生。

这时代的技艺还是敝帚自珍的,大多是父子、师徒相传,但塞国来的郎中每天晚上都会在营地给大伙儿免费普及塞国在医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可以说,在确立了新的研究方法之后,塞国的医学事业已经开始朝着现代医学蜕变。

在这之前,明塞两国的民间医学几乎是没有交流的,得知塞国有专门的医学院,大批量地培养医生,并且还有上百名医生组成的医院,堪比大明太医院,而且部分贵族还是庶民,都能去医院看病,对大明的大夫产生了极大冲击。

其中有位叫刘三手的,他不是赤脚大夫,而是广信府的坐馆医生,对王宇一行产生了浓厚兴趣。

刘三手是位外科正骨大夫,面对瘟疫,他也束手无策。

他本是孤儿,一身本事乃是得一位老道士所传,那老道士也是他的师父。除了医术之外,他师傅还教了他一种名为“分筋错骨手”的绝技。

此技源于医术,但练至大成,特别适应于近身缠斗,可以轻松卸人关节,使之失去战斗力。

除了这两手,刘三手还能写的一手好文。因为早年与师傅行走江湖,此人结交颇杂。后来看到丁春秋的几部武侠小说,他便迷上此道,自己也学着写一些短文,多以亲身经历为主的写实文风,也稍稍积累了些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