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分之后,班主任把考试的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大家把错误的改过来,然后说了些寒假的安全相关事宜,就散了。
他并没有安排任何的寒假作业。
姐姐走出了教师门口,我说:“姐,考得不错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还真的是第三名。”
“还有进步的空间,有两题不该错了。”
“不要那么追求完美啦,已经非常棒了。”
“我们去找他们吧。”
我们又去到二年级,杜雪她们班还没有散,正好听到念她的分数,语文13分,数学14分,总分27分。
我说:“姐,他的分比你低好多。”
接着又听到,“艾军语文8分,数学0分,全班倒数第一名,你真是‘大包儿’,这分数都不知道你是怎么考出来的。”
班级里一片唏嘘声,大家都记住了“大包儿”这三个字。
这三个字也成为了,艾军童年时的阴影。
每当人如此称呼他时,他总会感到愤怒,要是打得过的人说,他非得上去揍别人一顿,打不过的也只好口头反驳几句,但是反驳难听了,又会反过来被别人揍。
集齐完毕之后,大家就一起回家了,路上还是聊春节,吃什么好吃的呀,这一类话题。
除了姐姐,其余的人成绩都不怎么样,姐姐也没有因此而骄傲。
一路上,她都没有说自己的成绩。
直到回到了家里。
父亲问:“小莲,考了多少分呀。”
“语文87,数学93,全班第三名。”我抢先回答道。
姐姐没有说话,而是点头同意我的说法。
父亲说:“很优秀,以后要再接再厉。”
姐姐说:“好的,我以后一定努力。”
父亲说:“将来考上大学,就可以不用种地了。”
母亲说:“是的,好好读书,种地真不是人干的活,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
姐姐说:“我会好好努力的。”
我说:“我也会好好努力的,我才不要种地呢,又苦又累又没钱。”
父亲说:“学习也很辛苦哦,一定要有毅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我说:“那还能比种地苦。”
现在我知道了,各有各的苦法,不过是形式不一样罢了,从事体力劳动者需要忍受身体上的苦,脑力劳动者需要忍受心理上的苦,同样是苦本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有的话就是体力劳动的上限比较低,而脑力劳动则不同,可以无限地去提升。数据显示,人们对于大脑的开发仅有10%左右,如果能够百分百开发,那将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但人生来不应该只有苦难,永远只满足于基本的需要,我们还需要自我实现。
过了一会儿饭就好了,我们一家人便围在火炉旁吃饭。
饭间,父亲给我们讲起了他读书的事情。
父亲1945年出生,当时还教的四书五经这一类的书籍。他上了一学期后,课程就改革了。村里兴办新学,但是对年龄有所限制,父亲便报小了三岁去读书。这也导致以后父亲的各种证件上出生时间都是1948年。上到三年级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的父亲便没有读书了。
父亲读书时十分地认真,他告诉我们,他曾今看一本叫做《天雨花》的书,字十分地小,用那种非常细的香签就能压住,由于看得太久,眼睛生疼,最后才放弃。
父亲也经常给我们背一些他读过的书,现在记得比较清晰的就是《增广贤文》。
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医书,算命的书,做法的书等。
晚上有空时,我就坐在他的旁边,他带我读那些书籍。
吃饭结束之后,大家就一起去山上干活儿去了,这大概就是不布置作业的原因吧,村庄里的学生除了上学和晚上有一点学习时间之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得跟着父母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