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李 勣(1 / 2)沉唐序歌首页

排在第二十三位的是李勣[jì],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mào)功,后被赐予“李”姓,又为了避开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号,又在自己的名字中去掉了“世”字,单名勣,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本来是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人,隋朝末年,迁居到了滑州卫南县(今河南浚县东南),徐世勣的家廷本来十分富庶,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家童,粟米堆积如山,怎么吃也吃不完,李勣和他的父亲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不管关系亲疏,都愿意救济贫苦人。

隋朝大业末年,时年十七岁的李勣见天下大乱,便就近参加了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他劝瓦岗军的首领翟让说:“这里是你和我的家乡,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们不宜侵扰,宋、郑两州距离相近,还临着河,附近商旅众多,我们要是去那里谋求发展更为合适呀。”翟让觉得可行,于是就在运河上劫取公私财物,有了钱就自然有人,不久后瓦岗军兵丁兴旺,有大约一万多人。此时,隋朝遣名将张须陀率军两万多人前来讨伐,翟让惊恐之下,企图逃走,李勣急忙制止了他,瓦岗军采取诱敌深入、伏兵袭击的战术,将前来的隋军全部歼灭,张须陀也当场战死。当时,蒲山公李密参与了杨玄感的反叛案,兵败后被迫逃亡,李勣和浚仪人王伯当知道李密是个人物,二人便一同劝说翟让,让他奉李密为主,以收买人心,继续扩大瓦岗军的影响。

李密加入瓦岗后自称魏公,李勣被授予右武候大将军,统领本部。同年,隋朝廷命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等人率军讨伐李密,徐世勣使用奇计,在洛水两岸多次击败王世充,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地区突发大水,饥民遍地,隋朝赈给灾民不周,每天饿死的人多达数万,李勣向李密进言,说:“现在天下大乱,根本的原因就是百姓饥饿,吃不上饭,如果我们攻陷黎阳的国仓,开仓放粮,百姓们有了饭吃,那就大事可成啊。”李密听从了他的建议,派李勣带领五千人,从原武渡过黄河,袭击黎阳仓的隋朝守军,当日便攻克取得了胜利,开仓后让百姓随便领粮,仅仅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士兵二十多万。

此后,瓦岗军内部发生矛盾,李密在宴会上杀掉了翟让,场面极度昏暗,在场的李勣也被士兵们砍了一刀,身受重伤,幸亏王伯当急忙喝止,李勣才得以幸免,事后,李密为了稳住人心,派大将单雄信前去抚慰翟让的旧部兵马,并将这些人分别归属在李勣、单雄信、王伯当等人的麾下。武德元年(618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了隋炀帝杨广,五月,李密派李勣征讨叛将王德仁,李勣率军击败王德仁,迫使他投降了唐王李渊,李勣率兵守卫黎阳仓,宇文化及率军从四面攻城,形势危急,李密亲自率领五百骑兵前来救援,李勣也从城中向外挖地道,忽然现身在了城外,两军里应外合,击败了宇文化及。

武德元年(618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聚集手下将士归顺唐朝,李密原来所统领的属地都由李勣接管。武德二年(619年),李勣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封魏国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都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来,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这样做不合适,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给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自己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致信李密告诉了这件事。使者来到朝廷后,李渊听说李勣没有奏表,只是写信给了李密,颇感奇怪,待到使者把李勣的本意告知李渊后,李渊非常高兴,说道:“李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忠臣啊。”于是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徐世勣从此改名为李世勣。不久后,李渊命李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

这年底,窦建德攻陷黎阳,李勣的父亲李盖(即徐盖,此时已被赐姓李氏)与李神通、魏徵、同安公主等人一同被窦建德俘虏,李勣率领数百名骑兵渡河撤离,但因为李盖被敌军俘虏,被迫返回投降,窦建德将李盖作为人质,仍让李勣镇守黎阳。李勣想要归顺唐朝,但又担心会祸及自己的父亲,他私下里与郭孝恪商议后,决定先为窦建德立功,赢得他的信任,然后再见机行事进行图谋。不久后,李勣击败王世充所部,多有斩获,窦建德因此对他颇为亲近,李勣在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后,成功劝说他亲征河南,企图借机将杀死窦建德,但窦建德的妻子在这个时候生下了儿子,因此大军迟迟未能起程。李勣既不能袭取窦建德,谋杀窦建德部将曹旦的计划又泄漏了出去,情急之际,只得与郭孝恪率领几十名骑兵归降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李勣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同年,李勣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奉命接管管州,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企图攻取管州,李勣将他击退,李勣又派郭孝恪劝降郑国荣州刺史魏陆,阳城、汴州也相继归降。武德四年(621年),郑国的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降唐,李勣夜间埋伏军队接应,成功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郑国的荆王王行本,唐军整军回朝后,李渊论功行赏,李世民为上将,李勣为下将,他与李世民等二十六人一同身穿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李盖也从洺州与裴矩等人一起入朝,李渊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爵。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勣在洺水之战中击败刘黑闼部将高雅贤,七月,李世民进击自称鲁王的徐圆朗,连取十余座城池,迫使江淮义军首领杜伏威入朝,李世民判断局势基本确定,便留下李勣和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等人继续讨伐徐圆朗,自己班师回朝。之后,徐圆朗又占占据兖州再次反叛,朝廷授李勣为河南道大总管,前往讨伐,不久后,李勣成功擒获徐圆朗,斩下他的首级献给了朝廷,兖州就此平定。

武德六年(623年)八月,李渊命李勣和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怀州总管黄君汉一同讨伐江淮地区的义军首领辅公祏(shí),李孝恭、李靖率领水师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李勣率领一万步兵渡过淮河,攻占了辅公祏据守的寿阳,辅公祏的部将陈正通率领两万士兵屯驻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三万,用锁链连接成大战船,阻断了长江的航路,陈正通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抵御唐军。李靖等人首先攻破陈正通、冯惠亮等人所驻的博山、青林等地,然后进兵丹杨,辅公祏听到消息后大惊,企图率残部弃城东逃,李勣乘胜追击,在武康县斩杀辅公祏,并分别捕杀了他的余党,江南自此平定。

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张公瑾为副总管,决定对东突厥发起攻势,李勣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与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人统率十几万军队,接受李靖的统帅,将分道出击突厥。李靖率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土城子古城),颉利可汗误判了唐军的兵力,仓促北撤道戈壁沙漠边缘,部众也大多叛离。同时,李勣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在白道(今内蒙呼和浩特北)与颉利可汗军相遇,唐军奋力冲杀,突厥溃不成军,颉利可汗战败后,逃往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苍茫收集战败的残部数万人,派使者向唐朝求和,朝廷命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去安抚。这时,李勣同李靖会师,二人商议后,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李靖行军到了碛(qì)口,突厥四处溃逃,颉利率部众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被李勣阻拦,突厥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俘获五万多人后顺利回师。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qí)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到州郡就任,于是他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任职期间颇为称职。李世民曾对侍臣们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建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得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来防御这件事吗?”

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调入朝,担任兵部尚书,他还尚未赴任,就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他的儿子大度设联同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族,领军二十万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思摩率部众进入以男长城,退守朔州(今山西朔县),并派出使者向唐朝求救。十一月,朝廷命营州都督张俭统率所部直逼薛延陀东境,李勣被授任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步兵六万、骑兵一千二百人屯驻羽方,与灵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凉州道行军总管李袭誉等一同分兵抵御。大度设率三万骑兵追击思摩没有追到,却遭遇了李勣率领的唐军,大度设大惊,急忙从赤柯泺北撤,李勣挑选所部及突厥的精骑兵共六千人,穿越直道、白道川,在青山追上了薛延陀军,大度设在诺真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勒兵备战,突厥骑兵先冲上去和薛延陀军交战,结果不利,大度设乘胜追击,射死唐军战马人马,李勣命骑兵下马,手持长槊直冲作战,大破薛延陀军,大度设战败后独自逃走。李勣回师定襄后,又和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俘获许多马、羊等物资,战后,李世民封了李勣的一个儿子为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