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下海风(1 / 2)职业攒局人首页

薛志平于一九六六年出生于林南景江市,父母都是供销合作社的职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生活不算小康也至于艰难。现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哥哥因急性脑膜炎医治无效离世,他在家里排行老四,是家里的老幺。

在学校里念书时,几个父母同是供销合作社的发小都不爱学习,不是去偷鸡摸狗,就是生事打架,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不上不下,只是个中等学生。

因学习成绩一直提不上去,到高考时分数低于录取线,便无缘大学校门。父母很希望他再考一次,但薛志平不愿复读,父母也没有强求。那时正值市里招工招干,他去报了名参加了考试,随后就被市工商局录取。

一九八四年,薛志平成为一名工商管理局干部。

在当时来说,这是妥妥的铁饭碗,还有一身耀眼的制服,也算给家里添了光彩。那时候,很多落榜的人都选择了考工考干,薛志平的很多同学也是在那时进到了国家体制单位,在单位上有大学学历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或许是生逢时运,单位因病故退休发生了人事变动,有高中学历的薛志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又得贵人相助,一九八九年经组织推荐并获任命,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法规科副科长,可谓是年轻有为,人生得意。

好运一旦被开启,好事就会接踵而来,年轻的薛副科长自然也成了众多女子的追求目标和争抢对象,同单位的沈君艳便是其中之一。

沈君艳是局里的一名普通职工,主要负责营业执照的审验,是平凡岗位上的平常人。在单位未婚女同事当中,沈君艳的相貌和身材都很出众,算得上是单位里的一枝花,追求她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她却看上了薛志平这支潜力股。

薛志平当时正在忙着追求暗恋对象潘晓青,而这个潘晓青,就是《童年》歌词里隔壁班的那个女孩,但她已心有所属,对薛志平的追求也只能不断婉言拒绝,薛志平的初恋始终就是一场梦,而这个梦没能照进现实。

沈君艳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频频向薛志平抛出绣球,甚至主动找上门去。在这样的攻势下,薛志平决定放弃对潘晓青的苦恋,转而选择沈君艳,确定了恋爱关系,在当时也算是别人眼里的金童玉女。

一九九一年,满面春风的薛志平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下,娶了沈君艳为妻,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人生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最初的婚姻生活甜蜜美妙,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大都到此便无下文。

那时候单位的工资普遍都不高,虽是双职工家庭,也并不比其他家庭富裕到哪里去。沈君艳对家庭财政管控很严,除了必要的买烟钱,薛志平制服兜里没有多余的钱,翻个跟头也未必能掉出一枚硬币。

发小哥们之间总要聚一聚,但老去混吃混喝也不好意思,而婚后的沈君艳已经没了之前的温柔乖顺,每次想要回请一顿,都要看沈君艳的脸色,给多少还要依据她的心情好坏,若不是为了家庭和谐体面,薛志平很想大吵一架。

那时的餐馆仍是以国营大众食馆为主,个体经营餐饮的屈指可数,全市没有几家,而且规模不大装修简单,店里的菜式也就几样,至多二十块就能请顿客。沈君艳最多就只给到十五块,人数请多了就不够,还得有计划请客。

口袋空空的日子让薛志平觉得度日如年,一个堂堂副科长也仅是表面风光,实际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对这样的婚姻生活感到困惑,甚至一度产生厌倦情绪,但他从未想到过离婚,他只想尽快找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开放正深入推进,“下海”一词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敢下海去搏浪的却寥寥无几。

一九九二年,深化改革之风给中国人带来了新观念的冲击,思想和意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社会都处在时代的变革中,人们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发展。

抓住时代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了那时最时髦的口号,“下海”也成了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在那时,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国企人员纷纷下海经商,成为不可阻挡的热潮,甚至有人直接离职去了广东特区。

当时的中国大地,满大街都是老板经理,去吃个早点都能碰上几个,见面都会问上一句,最近在哪发财?成了当时最流行的问候语。出门上班,饭后遛弯,到哪都能见到在谈生意的人,公园里的亭子,几乎都被谈生意的人占领。

在时代的环境下,薛志平自然受到了影响,也想去搏击一番,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家庭目前的经济状况,但立马就遭到沈君艳的强烈反对。

“薛志平,你是酒喝多了还没醒呢?在你那些狐朋狗友面前,胡说八道一下也就算了,你还当真起了下海的心,是不打算安稳的过日子啦?”

“君艳,我可没有不好好过日子的打算,我想去试一下,不就是想让家里变得好起来,让你过上像样点的生活,你老说家里电视想换换尺寸,但每次要去买你又舍不得花钱,我看在眼里心里也不舒服,我也心疼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