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龙把南疆之变最后的处理交给师兄董泽,敕封他做了相州王。这也是他最放心的,至于这些南疆的城主和城守具体该如何处理,与其听谁谏言判断到底有多少是真心跟随张凡如反叛,有多少是被胁迫或大师之下无奈的,董泽在南疆几年总比自己更清楚。
要稳定南疆,也需要恩威并举,相州王掌握这个权力,对南疆的局势和人心才更有威慑。
为了师兄的安全和信息传递更快捷,将几名河曲军给他留下做了亲卫。
另外,公孙家族可以利用,但也提醒师兄注意别太放纵一个少有经历官场的家族忽然在南疆兴起,也要适当的敲打一下。
之所以将相州的城主、城守许诺了给他们,也是因为这是南疆和蜀国腹地的第一城,即便有什么异动,前后左右都能及时反应。
毕竟南疆之变,外因更多,而他刚登基,不宜大开杀戒,南疆也不能全用新手。如果有必要,吏部逐渐重新安置一些新任城主和城守也是可以的,但总体还是需要平稳过渡。
之后,又滞留了数日,发下诏令,散落的三万铁军有八成回归,蒯龙又给师兄董泽留下三万士兵,这才启程向蜀国的东域进发。
东域的问题比南疆更难处理,这里是蜀国的经济支撑最重要之地。
时至今日,佘宇晨依然没有消息,如果她真的去了东海城,这父女二人若是执意要在东域称王,甚至再建一个大蜀国或者东蜀国,蒯龙还真的不能阻止。
但这也是他最不怕的一点,只要佘宇晨在东海城,这父女要建国,他马上脱下这一身代表帝王的明黄战袍,返回西疆。
最怕的就是维持现状,蜀国的经济会受到挤压,特别是北域和西疆,恐怕会不得不改变一些态势和对税收的征收。
行军路上,尊飞给京都的明善和韦昕下了一道旨意,让二人遣御史前往西疆,去草原上那些小部族当中宣讲蜀国的优势,务必在高压下给出一条更和善的融合之路。
南疆刚平乱,东域这边还未知,西疆不能在这个时候出事。
而北域那边地广人稀,他并不担心魏玉华再来一出什么。就算出事,他都可以暂时不用理睬,等到蜀国安定,蚕食之下,收拢北疆只是时间问题。
从相州出发到东域,一路也经过几个南疆城市,身为蜀国新的帝君,顺道也安抚了一下民心,并招募了万余新兵。
得到消息的易凤英派出女婿施恩前来迎接,并顺便将现在的状况告知蒯龙。
“东海城依然是闭门不出,但却没有摆出开战的架势,城楼之上表面看如同正常的巡防。城内也有探子前往南疆打探消息,东英王和我并没有阻拦。”施恩在蒯龙的中军大营之中恭敬的禀报了现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