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问杀杨定的事怎么处理了,薛宗道回答说:“杀人者已经被西夏的梁相国给押送过来好久了。”宋神宗觉得西夏这件事干的很有诚意,李谅祚死了就死了吧,以后只要这个梁太后会做人,凡事还是可以通融的。于是便赐诏慰谕了一番,表示可以和西夏恢复邦交关系,并且命令下面的人报上归附北宋的党项人大首领数人姓名,说要给他们官位俸禄,只等李崇贵押解进京并杀了以儆效尤之后,即刻给这些大首领们行册封之礼,以嘉奖他们对北宋忠勇明白事理,也是恩威并施的意思。真是一家欢喜一家愁,北宋大兴册封之礼,西夏却举国哀愁在为先皇李谅祚守哀。没了李谅祚的西夏看起来软弱可欺,宋神宗没想到梁太后和梁相国会这么做事情,竟肯把凶手交出来。在西夏诱杀杨定以后,宋神宗其实是有些担忧的,他担心西夏跑去联合契丹和大辽国做出更大的报复行动,从而大举入侵,内心已经有点想放弃绥州,不行就再杀掉种萼,用以打消西夏人的愤怒。没想到李谅祚居然死了,这简直太开心了,既然梁太后的男人死了,她们孤儿寡母的还能作出什么幺蛾子?
宋神宗还是心慈面软了,李谅祚死了四个多月梁太后才开始派遣使者去北宋告哀,这是轻慢宋神宗,同时也没看得起北宋这个故主。这便是攻打西夏的由头,但是宋神宗没有,而是适可而止准备大摆庆功宴了。其实李谅祚杀杨定那也算是因果报应,不怪身为遗孀的梁太后不鸟宋神宗,总是骂他趁人病要人命,不是个正人君子。宋神宗自打即位后,便铆足了劲决心给西夏一个大的打击,好扭转宋朝目前的战略劣势,掌握战争主动权。刚好此时宋朝边将上奏说,西夏大将嵬名山想用西夏横山之众捉拿李谅祚,投降宋朝,请朝廷速定应对之策。当时任谏议大夫的司马光认为,嵬名山的那些兵力未必能是李谅祚的对手,就算嵬名山侥幸得手,他难道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李谅祚吗?我们灭了一个李谅祚,又催生了另一个李谅祚,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如果嵬名山失败了,肯定会率众归我大宋,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接纳他吧,会惹恼了年轻气盛的李谅祚,不接纳他吧,嵬名山肯定不会答应。
他那么一大帮子人,西夏回不去、我们又不接纳,他们穷途末路,肯定会攻我边城,到时候可就酿成大祸了,所以,此事我们绝不能掺和。司马光的意见无疑是很中肯的,可同样正当盛年的宋神宗就是听不进去,他下令,宋朝就是要招纳嵬名山等人。不久之后,他又派青涧城知城种谔发兵接应嵬名山等人。嵬名山这个人的名字里虽说也有“嵬名”二字,但他是姓嵬,名字叫名山,并不姓嵬名,所以他并不是西夏的皇族。嵬名山这个人本是属于宋朝的党项人,在他九岁的时候,李元昊正和宋朝打得不可开交,他不幸被西夏军队掳获,从此成为了西夏人。嵬名山长大后,凭借他的出众才干当上了西夏银、夏、绥三州的监军,驻军绥州,成长为西夏的封疆大吏。事实上宋朝边将的情报是不准确的,想要投降的不是嵬名山,而是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嵬夷山也并不是想捉拿李谅祚之后投降宋朝,那样简直是不自量力主动找死,他只是想拿绥州城进献投降宋朝。
嵬夷山暗中与种谔约降,种谔就派嵬夷山去说服他哥,还给了他活动经费,一个金盂。结果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自己私下收了金盂,回报说嵬名山同意归附,种谔大喜,率所部前去接收绥州,而这一切嵬名山一无所知。种谔率军长驱直入,不久就包围了嵬名山的驻地。嵬名山得知后大吃一惊,提枪就打算与宋军死磕。嵬夷山看到后心想,大哥你不是已经答应投降了吗?现在又要开打,难道你反悔了不成?他向嵬名山大呼道:“大哥你已经答应投降,怎么现在还要抵抗?”这话把嵬名山问糊涂了:“我啥时候答应投降了?”现在该李文喜出场了,他拿出了自己收下的金盂给嵬名山看,那意思是明摆着的,你早就已经答应投降了,这金盂就是你与宋朝约定投降的证物,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你要投降宋朝,你还反抗个啥劲呀!其实此时的嵬名山并非已经到了绝境,毕竟想要投降宋朝的就嵬夷山、李文喜这几个人,只要他振臂一呼,号召部下誓死抵抗,种谔那些人未必能是西夏人的对手。
到时候他们突围出去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眼见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嵬名山心里最后的防线崩溃了,他彻底丧失了抵抗的勇气,扔枪大哭,随后就率众投降了种谔,绥州自此归属了北宋。手下人突然反叛,难道说李谅祚就甘心如此吗?事实上是李谅祚离得太远了,等这个急性子皇帝得到情报赶紧出兵四万救援绥州的时候,嵬名山已经投降了种谔,宋朝也已经得到了绥州。夏军远道而来,累得半死,疲极对战哪里是占据地利以逸待劳的宋军的对手?所以这次救援行动不可避免地失败了。吃了这么大的闷亏,李谅祚自然不能就这么算了,他决定,一定要狠狠地报复一下宋朝。可怎么个报复法,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定要好好地规划一下,不能草率行动。李谅祚左思右想,认为应该先杀了杨定,要不是他,绥州或许就不会丢了。原来在此之前杨定曾经出使过西夏,在李谅祚面前玩过阴谋。按理说能够代表朝廷出使他国,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
当然了,身上的担子也是不轻的,一定要不卑不亢充分维护宗主国的面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北宋能够看上杨定选他去出使西夏,说明对他的能力是比较肯定的,觉得他可以不辱使命,圆满完成这次出使任务。可惜,所有人都看走了眼。杨定到了西夏,见到李谅祚后“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还自称臣子。这个举动让李谅祚很意外,可以说跌落二十多副眼镜,舌头半天没缩回去。因为这是一个很无耻的举动,他做的这一连串动作本来应该由李谅祚来做才对。杨定是宋朝的使臣,代表的是宋神宗,而名义上西夏还是宋朝的藩属国,所以下跪称臣的本该是李谅祚。可现在杨定替李谅祚做了这些动作,而且毫无心理压力,一气呵成,表现得诚心诚意。不仅如此,他还向李谅祚保证,自己回去之后,一定把投降北宋的那些党项熟户给西夏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