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他昔日修行的还是很不错的,皇帝并非人人可做,李秉常前世修了大功德啊!周毅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忽听耳边有人叹息道:“是啊,若不是他昔日曾用功修行,也不会被他自己的悲心连累,托生此处做这个什么皇帝。要知道我的同修那可是极品,功力曾在我之上,可见对红尘过度的掺染,绝对不是好事啊!”“师父!您在哪里,能出来见一见我吗?”周毅悚然一惊,这语气、这声音,不是阿满都是谁?阿满都叹息道:“毅儿,你还是没能参透为师教给你的东西。和常儿一样痴迷红尘,唉……你知道吗?李秉常的前世曾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是同修道友,他道德高深修为难测,对世间的苦楚深切同情,所以发愿要来红尘解救众生。可惜,他一入红尘就忘了自己的身世,无论我使出浑身解数怎样开导与他,他还是不能体悟佛法的真谛,深为世间之事所染。毅儿,你便是他、他便是你,此时你可想起了为师教你的一切了吗?”周毅低头道:“徒弟惭愧,还没有想起师父昔日的教诲,虽然知道自己便是李秉常的转世,但实在不曾记得之前所学啊!”。
我只记得我做皇帝那一世,还有就是做皇帝之后转生的第一次。我那一世毫无建树,无论世间法或者佛法都毫无建树就白白死了,空怀着家仇国恨被灭国了。据说西夏最后的皇帝死得非常凄惨,连王妃都献出去了,却没能实践苟活的愿望。他的死因说法儿很多,唯独献出了王妃这件事是真实的。献出女人这个策略在西夏并不算什么奇耻大辱,而是十分的有诚意。西夏这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对男女的事情,不像中土规矩这么严格。比如说李元昊霸占儿媳妇,李谅祚跟自己的表嫂勾勾搭搭,这都是西夏律法允许的,有钱男人可以多养几个女人,他们对这些东西是比较开放的。既然这些女人是养着取媚自己的,那么在需要的时候把她们献出去苟且偷安有什么不可以?
其他临近的国家也不是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把自己的女人或女儿送出去,给人家做老婆或小老婆以避免战争、带来和平,这种事不是叫做和亲吗?怎么他们和亲就使得,轮到西夏就使不得了?据说那被送出去的王妃竟很有血性,用金簪刺破了敌军统帅的隐秘处,导致了统帅的死亡,所以他们才暴怒灭了西夏并且屠城的。国与国之间互相用兵,少不了奇谋诡诈之计策,西夏末帝此举虽然令人不齿,但若奇袭成功,也不失为妙计。可惜的是这个女人比男人更为勇猛刚烈,女人出来送死而送她来的男人却不思抵抗,而是妄图苟活,白白牺牲了这个女人和西夏的臣民,不能不说西夏被灭得有些窝囊。周毅回忆起了李秉常第一次转世时那痛苦的场面,李秉常喃喃自语:“师父,我……我放心不下啊!”早已虹化的阿满都慈爱的回应道:“为师知道,所以我来送你一程,去吧,想好再来!”。
师父,徒儿不孝,没能遵从您的教导,让您又白来一回。可是师父,为什么这世间如此的令人不悦,难道说只有修行了道才能解脱这一切吗?修行如果只有一种方法,那么师父曾给我和师兄讲过那么多东西,目的又是什么呢?如今细细想来不是佛说的经卷种类复杂,而是众生根性不一样。只要适合其中一种,自然条条江河归大海,任何一个法门都可以修行成就。比如说《楞严经》里面十分肯定的说,这个念诵楞严咒或者佩戴、供奉楞严咒的人,生生世世不离佛的身边,常与善法一处,与诸圣众听佛讲经说法。要知道常随佛身边的都是菩萨和阿罗汉,不离佛身边那不就是成就了吗?《法华经》里也说,三车寓意三乘根性不同的修行者,在羊车、鹿车和大白牛车中,大白牛车是最殊胜的,象征着佛乘。法华经说三界火宅、一处无安,他在教你什么?如果你会修这个心地见性法门,你就是在修大白牛车,发菩提心在这尘世里边做引路人,让那些不明见地的瞎子、背着知而不行的瘸子一起逃出三界去。
修菩萨道也可以得度,念地藏王菩萨也可以得度,念观音菩萨也可以得度,念阿弥陀佛也可以得度,只要你心里有则念念必有回响,无论你念哪一尊佛菩萨都可以解脱,总之一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咒也是一法,密宗就修这个,净土就念佛,律宗就是严持戒律,就像那几位专门修持戒律的最先跟佛出家的和尚一样,就是持戒精严,先执身不动后执心不起,最后证得人空法空,直至证得无上菩提。学经论的修行者从博学多闻下手,把所有学到的知识从量变到质变,从无知到有知,然后融会贯通这些知识他会进入一个境界,他也可以修行成就。再比如说修禅,就是观一切法空,空生妙有、妙有非有当即就是空,菩提本性当中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没有受者相,泯绝对错人我是非,当即三轮体空,那你还计较什么?跟谁去生烦恼!会修禅行住坐卧都是禅,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开悟的禅和子足以抵挡千军万马,给座金山都不换。禅门说空,心经为解,八阳神咒经说的明白怎样去修持。日常若遇到问问题的来,就用三十六对来回答,总使众生不着空有两边,心在中道。
这三十六对,便是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三十六对都属于两边性之边义,而且通贯一切经法教义。凡是经教总为表法,其本身并非中道,而全属因机制宜的边义、方便说。然而不立边则无由见到中义,欲显中道必须要由边义,这就是三十六对的作用,佛家的日常行动指南,对指导修行和实践具有扶持的效果。这三十六对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给弟子们讲课时说的,假若有人请教你所学,他问有你就用无答对,问无用有答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