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天妃之死(1 / 2)明月相思劫首页

魔域,魔君殿。

朱雀天妃朱绾绾被粗粝的铁链紧紧缚于一根石柱之上,好似狰狞的巨兽之爪,将她牢牢禁锢。

此刻,她身上那原本绚丽的雀翎已被拔得一根不剩,鲜血自她身上蜿蜒而下,顺着裙摆淌落,于那光滑的玉石地面上晕染开来。

名贵的玉石地面之上,刻画着复杂图纹,此刻被那嫣红的血液浸泡,竟幽幽绽放出红色的光芒,仿若泣血的眼眸,透着诡异与哀伤。

魔将军手持染血的宝剑,单膝跪地,神色恭敬无比,朗声道:

“魔君,雀翎已全部剔除,只需您施展雷火之法,便可为她重塑不灭之身。”

向来玩世不恭的阎傲天,此刻却神情专注,目光紧紧锁在朱绾绾身上,轻声唤道:

“阿姐,回来吧,我已然给你寻到了合适的灵体。”

言罢,他手掌一挥,刹那间,一场熊熊大火呼啸而起,那红色的火焰肆虐奔腾,其间更有无数道闪电如银蛇般劈在朱雀天妃的娇躯之上。

疼痛使得朱绾绾猛地睁开了双眼,在那漫天的火海中,她恍惚瞧见那个青衫的男子正缓缓朝她走来。

“绾绾,别睡了,我来带你回家。”那男子的声音仿若春日的微风,轻柔地拂过她的心间。

她的脸上顿时绽出一抹满足的笑容,轻声回应道:“青哥,你终于来了,绾绾好想你!”

阎傲天的脸色却是阴晴不定,即便他向来行事洒脱,此刻也察觉到事情的发展已然偏离了他的预期。

魔将军赶忙运转灵力,接连试了三次,却皆是徒劳无功,他不禁心中诧异万分:为何这朱雀天妃的体内,竟然空荡荡的毫无灵力,形同废人?

烈火中的朱雀天妃,宛如秋风中的柳枝,身形晃啊晃的,渐渐地没了生机。

恰在此时,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传来,一个魔兵慌慌张张地奔至殿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禀报道:

“启禀魔君,那九重天的轩辕灵均,杀进魔君殿了。”

话刚落音,一支灵箭便如流星般疾射而来,瞬间将那魔兵穿胸而过,魔兵瞪大双眼,倒地身亡。

灵均瞧见母亲被大火焚烧,顿时心头火起,他双眼泛红,持剑便不顾一切地杀将过来。

魔将军见状,忙抽出宝剑,与他二人斗在了一起。

阎傲天望着火海中的女子,思绪飘远,他想起自己的长子曾经满脸深情地对他说:

“父君,孩儿喜欢上了一个女子!”

“父君,孩儿非她不娶!”

“父君,绾绾是这世间最好的女子!”

........................

阎傲天缓缓挥了挥手,喝令魔将军墨殇停手,轻叹一声道:“罢了,灵体已废,让他们带走好生安葬吧!”

灵均和兰溪赶忙上前,将朱雀天妃解救了下来。灵均心急如焚,一把将天妃抱出火海,兰溪却瞧见她的手臂垂落了下来,顿时心中惊惧万分。

“母妃,你挺住啊,我这就带你去找仙医。”灵均焦急地喊道。

二人赶忙驾云,火速朝着九重天的方向疾驰而去。

然而,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天妃的身体慢慢开始消散。灵均心中惶恐至极,匆匆从云端落下。

“母妃,你不要走,不要离开我,我现在很厉害,我就快封神了,等封了神,我就带您离开九重天,母亲,求求你,不要丢下我一个人……”

灵均声泪俱下,跪在地上,眼睁睁看着天妃的身体渐渐散落成漫天星辉,随风飘散……

天地间只留下轩辕灵均那一声肝肠寸断的长啸,仿若能撕裂这苍穹,摧人心肝。

不知过去了多久,他就那样孤独地跪在地上,眼泪一颗颗如断线的珠子般滑落到衣衫上。

兰溪哭啼着劝道:“殿下,天妃娘娘她已经陨落了,奴婢求您节哀,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灵均仿若失了魂魄一般,一言不发,只是默默流泪,那哀伤的模样,任谁见了都要心生怜悯。

就在此时,有脚步声渐近。

一声叹息传来,阎傲天的声音响起:“不管你相不相信,本君从未想过取她性命,本君也不知,她为何法力全失,形同凡人。”

仇人近在眼前,这话语终是唤醒了灵均的神志。

他猛地从地上起身,抽出宝剑,“唰”的一声横在阎傲天的脖颈上,厉声问道:

“那你抓我母妃去魔域,所为何事?”

阎傲天冷峻无比,神色冰冷道:“本君之事,何须你过问。”

魔将军趁其不备,从侧方将那长剑挑开,反手将长剑抵在灵均的脖颈上,动作迅猛,毫不留情。

朱雀与凤凰一般,乃远古神族,又称不死鸟,凤凰可涅槃重生,朱雀族中天资卓越者亦可修炼不灭之身,实乃绝佳的夺舍之体。

灵均仔细回忆着地上的法阵,突然心中大惊,暗自思忖:那是夺舍大阵?

“你们是要夺舍?用我母妃的灵体,为何人夺舍?可是那先魔尊—姜妩?”灵均怒目圆睁,质问道。

阎傲天的眼神骤然冰冷,仿若寒冬腊月的冰刀,冷冷道:“是又如何?”

“你们向天后索要财物,原来是想麻痹她,掩盖你们真正的目的?”灵均继续逼问道。

“你如何得知?”阎傲天微微皱眉。

灵均不屑地冷哼一声:“怪就怪你们太贪心,如此大量的财物,想发现端倪并不难!”

魔将军在一旁提醒道:“魔君,如今这小子知道了我们的秘密,绝不能再放他回九重天,必须斩草除根才行。”

阎傲天思索半晌,缓缓道:“罢了,那女子毕竟与吾儿有一段露水情缘,如今她已陨落,前尘过往就一笔勾销吧。”

说罢,他将一块令牌扔在灵均的面前,“你可识得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