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这次暴动,没有留下带头大哥的名字。后来秦朝末期,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他们,成了起义的创始人。
太子静登基后,就是著名的周宣王。
他开始还不错,举贤任能,有点中兴气象。可惜有始无终,晚年频频用兵,不听忠谏,滥杀无辜,甚至听信谗言,杀死了贤臣杜伯。著名的典故杜鹃啼血,就来源于杜伯。
这位杜伯的后人逃到晋国,担任士师,掌管军务,为晋国的振兴,立下汗马功劳。后来的士氏、随氏、范氏,还有一部分刘氏,都是他的后代。
宣王中兴如昙花一现,国力迅速衰退。
作为儿子,他很幸运作为父亲,他却很悲催。因为,他的儿子周幽王,更加不争气,比爷爷周厉王强不了多少,可谓是亲小人,远贤臣的典范。
周朝,自此彻底衰落。
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宫涅顺理成章继位,就是臭名昭著的周幽王。
他自小生活在帝王之家,锦衣玉食,不用起早贪黑去种地,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心,更不用为娶妻买房犯愁,整个一个纨绔子弟。说的难听点儿,就是垃圾。
现代社会,如果不是法律对他们宽容,全部都是死刑。只因一念之善,对17岁以下网开一面,致使他们目无王法,无数人冤屈而死。悲哉!
继位初期,姬宫涅还能坚持处理朝政,关心点儿国家大事。时间长了,逐渐就暴露出昏庸本性,再加上几个权臣奸相侧面引导,终于把他拉下水。
并非没有忠臣,比如郑伯友,郑国的先祖,周幽王的亲叔叔,还有后来赵国的先祖叔带等等。
关键是那些忠谏,对于周幽王的错误,往往耿直不留情面,逆着他的心理,而他也没有子路那种闻过则喜的胸襟佞臣恰恰相反,一脸谄媚,满嘴阿谀,完全顺着周幽王的意愿走。
再加上佞臣不讲道义,为达目的,任何卑鄙的手段都不在乎,致使周幽王对忠臣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厌恶。
结果,在他的眼里,忠臣成了佞臣,佞臣反而成了忠臣最后,忠臣亡的亡,逃的逃,贬的贬,隐的隐,只留下些佞臣来辅佐,朝政可想而知。
公元前780年,都城附近的泾水、渭水、洛水,都发生了地震。
一般来说,地震,就是一种自然现象,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但是,这三条河流不一般,它们的发源地在岐山,那里是周王朝的创业之地,是根本所在,影响深远。
当时,大臣伯阳父就认为:“当初,伊水、洛水干枯后,夏朝就灭亡了黄河干枯了,商朝就灭亡了如今,三川震动,源头堵塞,河水必将枯竭,与夏、商的末世相似。周朝的存在,不会超过十年,这是数的极限。凡是被厌弃的,不会超过这些。”
这一年,泾水、渭水、洛水全部枯竭,岐山崩塌,周王朝,面临分崩离析的风险。
伯阳父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此时,周幽王开始宠爱一位美女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