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1 / 2)御剑飞星出青城首页

就在章宇和青玉身陷囹圄之时,毫不知情的观云子和清泉也正好来到了成都府,他们穿过热闹的西市,径直来到了西市不远的一处清净之地。缭绕的香火之中,苍松翠柏间偶有敲鸣磬钵余音回荡,悠扬清远。观云子负手而立,身着一袭灰青道袍,眉宇间藏着不易察觉的思虑之色。身旁的清泉提着随身包裹,目光四处张望,流露出对陌生环境的好奇。

“师叔,这便是传闻中的玄真观了?”清泉抬眼望向宫门。只见朱红大门庄严肃穆,两旁的一对铜铸的黑羊神兽威风凛凛,门匾上“玄真观”三字遒劲有力,苍劲之中蕴含道家意境。这处玄真观其实就是章宇口中的青羊宫,只是宋代还叫玄真观,而青羊宫则是等到清朝时才改的名字。

“正是。”观云子点头,“玄真观乃蜀地第一道观,自大唐以来便香火鼎盛,如今虽是乱世,却依然不减其盛。远胜于我青城山的香火。也正因此,此地乃是不可多得之福地。”

清泉虽不明白师父“福地”二字的深意,却仍点头附和。他们迈步走入玄真观的大门,顿觉一股清凉之气扑面而来,仿佛尘世喧嚣在此刻远去。

入道观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庭院中,古木参天,枝叶相交成荫,偶有阳光穿透,洒下一地斑驳。正中矗立着三清殿,殿顶覆以琉璃瓦,在晨光下熠熠生辉。殿前香炉中香烟袅袅,朝拜的香客或跪或立,神情虔诚。

清泉指着三清殿左右分列的石碑,低声道:“师父,那碑文上的字迹苍劲古朴,不知出自哪位高人之手?”

观云子望了一眼,淡然一笑:“此乃唐时名士欧阳询所题,碑文记载的,正是玄真观的起源。青羊化形、引仙人归此之事,流传千载。碑刻上的每一笔,皆藏道家真意,凡俗之人观其形,我辈却需悟其意。”

清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目光又被不远处的一株千年银杏吸引。那银杏树高约数钱丈,主干粗壮,须三人合抱方能围住。枝叶间还是一片青绿之色,树下几位道士正静坐抄经,书案上摆着淡茶和几卷经文。

“清泉,”观云子轻声道,“莫要四处张望,随为师一同入殿内参拜。”

两人来到三清殿,焚香行礼。观云子目光深邃,凝视三清神像许久,方才低声念道:“三清垂佑,弟子观云今日拜谒玄真观,恳请借宿贵地清修悟道。”片刻后,他长长叹息一声,似有千言万语藏于胸中。

一位宫中道士上前接引,自称道号上垣,四十上下,目光和善。他将观云子与清泉引入青羊宫的客堂,客堂内陈设简单而不失雅致,几张矮榻整齐排列,墙边摆放着几卷经书和一尊小巧的道家仙人塑像。

“观云道兄与清泉师侄,可在此暂住。若有需要,可随时吩咐。”清远客气地说道。

“多谢上垣道兄。”观云子微微颔首,“我师侄二人路过成都府,叨扰贵地,还望见谅。”

上垣笑道:“观云道兄过谦了,玄真观向来以广结善缘为本。观云道兄乃名震蜀中的高人,更何况天下道门是一家,我辈同修道法,理当款待。”说罢,他吩咐小道童送来膳食。

清泉坐下用膳时,不禁低声赞叹:“师叔,原来你在蜀中这么有名啊!不下一趟山都不知道呢!也没听您提起过。”

观云子摆摆手:“都是虚名,早些年游历江湖时,年少轻狂,事事好强出头,是留下了些不值一提的浑名。”

“师叔,这玄真观的饭菜虽是素食,却做得如此精致。”桌上摆着几道菜:清炒笋片、香菇羹、豆腐丸子,以及一壶清香扑鼻的薄荷茶。每一道菜均以山野食材为主,清淡可口,极具地方特色。

观云子一边用膳,一边说道:“虽然我们天师道不忌荤腥,然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饮食亦是如此,玄真观能将简单食材做出如此意境,亦可见其用心。”

用罢膳食,两人稍作休息,便随上垣来到一处讲经堂。堂内光线柔和,几位道士围坐在蒲团上,低声诵读《道德经》。观云子被请至上座,与上垣一同讲解道家经义。清泉则安静地坐在一旁,认真聆听。

讲解经文之后,上垣提问:“观云师兄,不知你对‘清静无为’有何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