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了董卓和李儒。
“文优,子玉所言,你怎么看?”
董卓脸上依然残留着愤怒,向李儒问道。
李儒想了想说道。
“其实公子所讲,有些地方是有一点道理的。”
“不过在我看来,公子对朝政并不熟悉,所言不过都是些猜测罢了!”
“相国深谋远虑,公子年纪轻轻,自然是无法理解的。”
“不过,公子如此年轻,有这些见地,虽然并不正确,但也颇为难得了。”
“而且,他毕竟一心为了相国,就凭这份真心,还请相国从宽处置啊!”
听了李儒的话之后,董卓脸色稍缓。
“是啊!若不是这小子所说,是真心为了咱。”
“咱可不会轻饶于他,恐怕就不是关个禁闭,这么简单了!”
随后,他话音一转。
“也不知这小子,从哪里听到的这些话,真是无法无天。”
“朝政大事,哪里是三言两语就能解释的。”
“至于说袁绍,韩馥,王匡这些人,老夫其实早有防范,岂会等他提醒。”
李儒一怔,看向董卓。
“相国这话何意?”
董卓轻抚长须。
“当日咱废皇帝,立陈留王之时,那袁绍敢当庭反驳,咱就已经记住他了。”
“这等乱臣贼子,我岂会不加以防范。”
“事实上,这一次地方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郡太守的任命,都是本相深思熟虑了的。”
“特别是这袁绍,我虽有任命,但是他想轻松担任渤海太守,也没那么容易。”
看到李儒满脸疑惑,董卓脸上露出了微笑。
随后,他给李儒详细的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详细部署安排。
大致来说就是。
董卓早已看出袁绍有反对自己的心思。
只是如今,他也才刚到洛阳不久,手里掌控的军队有限。
西凉军也在近日才陆续到达洛阳。
他实际上对洛阳的掌控,是十分有限的。
而且,想要杀掉袁绍,远没有那么简单。
否则,当时袁绍朝堂出言不逊的时候,他就已经让袁绍尝一尝他的宝剑利还是不利。
在董卓看来。
袁绍背后的家族势力实在是太强了。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朝堂上的官员,绝大多数与袁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直接杀掉袁绍,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除非自己,想要天下皆敌。
董卓知道,一旦杀了袁绍,那就相当于把汝南袁氏,彻底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那时候朝堂上的所有官员,都将成为反抗自己的人。
可以说,只要袁绍振臂一呼,加上朝堂上三公之一的袁隗,里应外合。
董卓没有信心,自己能够守住洛阳。
所以。
对于汝南袁氏,最好的办法就是拉拢。
而当袁绍离开洛阳之后,董卓虽有后悔,但是他知道已经没法追上袁绍了。
而控制洛阳更为关键。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笼络袁绍,同时加以防范。
于是,董卓选择任命袁绍担任渤海太守。
渤海郡位于冀州,不算一个很大的郡,位置偏远,实力也不强。
并且,地处于多个势力的交织地带,内部极为复杂。
其实要说,以袁绍家族的地位,即便是任命袁绍担任一州的刺史,也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但董卓,最终却只给了袁绍一个渤海太守的位置,这就是董卓的平衡防范之策。
同时,为了不断加强对袁绍的防范。
董卓还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事任命。
他选择了一个关键的人,当袁绍的上司。
这个人就是韩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