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结果归因。”刘彻点了点头。
檀何一喜,暗道这是陛下赞同了他的说法,正准备继续说什么。
突然!
轰隆隆!
一道晴空霹雳,乍响而起。
“这是怎么了?”刘彻也是蹙眉望去,“天又要降下甘霖了吗?”
“回陛下,并无。昨日下雨太多,今日还有云呢,应该是正常的晴天霹雳……”外面,很快有侍卫的声音响起。
刘彻暗自摇了摇头,昨日那场雨,让他连正常的天气变化都分不清了。
“不过……”只是突然,那侍卫的声音再度传来。
“不过什么?”刘彻问道:
“景皇孙在外祭天,说要还愿!”
“嗯?”刘彻蹙眉。
“陛下,这是越俎代庖。”檀何忙道:“该是让弗陵皇子去还愿的。”
刘彻伸出手,示意对方勿要多言。
如今废太子已成公认,今日这朝会在他看来,其实流程走的就差不多了,论功行赏也不急于一时。
“他如何祭天,如何还的愿?”
“回陛下……景皇孙登高台,将当日如何告知苍天、降下甘霖的过程,讲给了军士和百姓。”
“好像还专门写了一篇,向天还愿所用的《还愿疏》,正在外宣读。从太祖高皇帝起,全是溢美之词。”
“哦?”刘彻惊讶无比。
那小子在面对自己时,可全是谩骂的诤言。怎么对祖宗,就如此恭敬?
“陛下!这该是弗陵皇子向天还愿啊!”檀何却见此大急。
刚才他都说了,陛下也同意了。
现在要是让景皇孙,公然而然的宣读《还愿疏》,那不是坐实了吗?
万一如此,一个国祚,两个天意所钟的传闻!这不是埋下了隐患吗?
太子府甚至时刻有起复之机!
当下,他转念一想,毫不犹豫。
“陛下,应立刻中断其还愿,而是将其交给弗陵皇子来还愿!”
“胡言乱语!”刘彻挥袖。
“陛下刚准备废除太子啊。”这时,御史章赣也立刻道:“岂能再由景皇孙去还愿?届时,若废太子,景皇孙又该处于何地?”
“陛下,诚如檀何所言,《还愿疏》应让弗陵皇子来宣读于众。如此,也能坐实昨日祥瑞,乃弗陵皇子所为!”
“弗陵才四岁!”刘彻斥道:“字都认不全。”
“不妨,臣愿站立左右,弗陵皇子若有不认识的字,可来询问于臣。况且弗陵皇子天资聪慧,常用之字,早已熟读。无非几个生僻字而已!”
此刻,刘彻也不由得陷入沉默。
底下群臣心中所思,他又如何不知道。
只是取舍罢了。
“那景皇孙,又如何补偿?”
就在这时,一直站立旁侧的公孙卿不由得说道。
他本来不想参与其中。
更不想看到,如今群臣,瓜分“胜利”的欢宴!
但是,如此赤裸裸的抢夺景皇孙祈雨的功劳,他还是难以抑制心头之愤。然而他非常清楚,如今太子宫摇摇欲坠。
景皇孙身处其中,恐也有覆灭之祸。
不如趁此,以祥瑞之名换取一些好处,远离朝野,也能全了太子宫上下的性命。
毕竟,若是真的失去了争储的资格,那所谓的上天钟厚,就非钟厚,而是灾祸。
如果置换之下,陛下还有意庇护,群臣也不会在法理上步步紧逼。
一切都在“妥协”中圆满!
“这……”
“不如,给景皇孙封王如何?”突然,宗正刘长乐道。
皇子皇孙迟早都是要封王的,现在提前封也无不可。
而且,封王之后,按照规矩,其必须远离京城。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彻底杜绝了再回中枢的可能性。刘长乐此举,其实也全着保留陛下嫡系血脉的心思。
而随着他说出口。
群臣之间,之前没有出声附和“刘屈氂”、“章赣”等人的臣子,此刻也不免在心中苦叹一声……
也只能如此了。
“陛下,皇室子弟封王,确有可行之处。太子起兵时,史皇孙也参与其中。”
“唯有景皇孙,在神明台。”
这些臣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整个太子宫,只有一个景皇孙看似是清白的,可以保全已经坐定“谋逆”罪名的太子宫诸人。
当然,如果真的依法办事,别说事发之时,你在神明台。
就是不认识的三族,也是飞来横祸。
但天子血脉,长安城也未真的起刀兵之祸,百姓尚且安稳,天子尚未动真怒,岂可如此?
“也罢……”
终于,刘彻徐徐点头,他的脑海里,回忆起昨日刘据与自己的对谈之景。
到底是嫡子、是长子,他曾经给予了其厚重希望。
按照这些臣子所言,让刘靖“自愿放弃”天意所钟的名头,将祈雨功劳让给“尧”。
如此一来,太子一脉算是彻底断绝再回中枢的可能。
但相应的,太子起兵一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借着给刘靖封王,让他们彻底远离长安。
算是两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