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正徳皇帝龙驭上宾了,杨廷和才来到他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与太后商议立定皇帝人选、诛杀流放无恶不作的权宦、裁撤正徳朝泛滥的锦衣卫官校三万余人、清理寄禄的冗余工匠、道士、僧人等十几万人,招揽一系列有名声有能力的大臣上位、恢复正徳朝因为进谏而被贬斥的言官的名誉和官位、免除明年天下各地一半的田租……
在那短短三十八天之内,杨廷和可以说是真正的帝国执政者。
不过,一切在嘉靖上位之后都变了。
又是相似的亲近内廷而不亲近外朝官员和内阁辅臣(内阁严格来说,既不算外朝,也不算内廷),杨廷和的内阁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决策作用。
所以说,排除掉杨廷和那特别的三十八天后,没有笼络内廷的他并不能算作一个权臣。
总而言之,外朝威望、内廷策应、皇帝信重,三位一体者乃是真宰相。
只有其中一个的,其实只能算作有一定影响力罢了——即便你是首辅。
同样,只要能拥有全部的三个,即便不是首辅,也要比首辅更有权势了。
而杨道陵,就要做不是首辅的宰相!
国朝历代人杰之中,不是儒生的宰相级别权臣,也只有一个朝初的妖僧姚广孝而已。
而且不同于国朝初年规制草创的混乱年代,在之后体制成熟的时代,权臣都是立足外朝而介入内廷,由科举授升而铨选拔擢。
杨道陵想要做的却是在这个官场机制成熟的年代,通过嘉靖这个特殊的皇帝,立足内廷而扶持外朝,由“道术”授升而圣旨拔擢。
无疑,这一壮志的实现需要非同寻常的造化、运势与天分。
毕竟,明代嘉靖朝最为荣耀的道士陶仲文,也只是内廷得志、恩典非常,需要与严嵩合作才能进入帝国最核心的舞台。
而杨道陵即便是有“预测之能”,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地走,最多也只是又一个“陶仲文”而已。
不过,他自穿越以来便时刻筹谋前程,经过大约一年的思考,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的轮廓,如果顺利实现,潜移默化地成为权臣,并不是没有可能。
而嘉靖三年“大礼议”时期,也只是一个前期的小阶段而已。
杨道陵由“大礼议”想到了自己的整个计划,此时又回到了“大礼议”的筹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现在要给王老头写封信了,无论具体操作如何,操盘手是必须的。
在北京顺天府人不生地不熟,他需要一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