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道陵和王老头商议完祈福仪式的事情后,又接着讨论了不久后将要发生的巨大风波。
这一交流,又是一个白天的时间过去了,杨道陵推辞了王老头热情的宴席邀请,再次乘着夕阳折返落脚之处。
走到门口,正好撞见了从外面回来的邵老道、邵启南师徒二人。
“前辈、师兄。”杨道陵先对二人打了个招呼,随后问道:“你们也是刚从外面办事回来吗?”
邵老道点点头,和杨道陵一起进了院落,叹口气说道:“洪都府不比饶州和建昌,究竟是不太熟悉,办起事来不顺畅,跟随的兵士也不大懂这些东西。”
巡抚标营的兵士也是由卫所抽调出来的。
由于我大明太祖创立的独特机制,其实明代是没有行省这个概念的。
与之相应的,大概是一分为三的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
说是“大概”相应,是因为三司的管辖范围可能不相同。
就比如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与江西都指挥使司,两者辖境大部分相同,却还有些差异,其中前者的范围比后者要稍大一些。
本就职责分工不同,就连管辖范围也有差别,三司确实是三权分立了,沟通交流性比起前朝却是差了一些。
甚至有些卫所并不负责处理民生安置问题,发生了大灾大难,首先的任务是保漕保运,或是维持百姓不进行造反,就连县衙之类的行政衙门想要借调兵士输粮救灾都不答应。
三司如此泾渭分明,分权到最后合不到一起去了,太祖爷要是地下有知,也不知道会怎么想。
这也是为什么邵老道带着的兵士不大管用了,他们本身隶属于各卫所,对地方州县事务本就不熟悉不了解,也就帮不上什么忙了。
不过,虽然内力不管用,外力还是可以捏合的。
就比如卫所和县衙、都指挥使司和承宣布政使司之间自己没办法合作,但是巡抚命令之下,还是要接受统一调配的。
于是杨道陵笑着说道:“邵前辈不必担心,王大人已经移文南昌建新二县,要他们出人出力、倾力配合了。”
“如此甚好。”邵老道心情也好了起来。
“还有一件事情,咱们的祈福仪式定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了。”杨道陵把消息告诉给邵老道。
“不错,重阳佳节,仪式效果也会好些。”邵老道也挺满意这个时间点的。
杨道陵暗自吐槽,邵老道和王老头果然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个说在重阳祈福效果好,一个说在重阳斋醮更方便。
和邵老道说了两句话,就来到膳堂同大家一起吃饭了。
吃完之后,杨道陵找了个书房,先亲自磨出些墨汁,随后蘸着写起了去往刘府的信。
“……当潜心用学,勉之。”
杨道陵把毛笔放回笔架,一面等着墨迹风干,一面检查检查自己的信是否有什么遗漏的。
看到信上写的最后一句话,杨道陵自己都有点尴尬了。
他还没“潜心用学”呢,反而教导刘顺好好学习,实在是有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了。
不过自己走捷径可走,刘顺没有,对这个时代的一般人来说,用功考科举还是有必要的。
杨道陵安慰了一下自己,随后把信装进信封,把封口用油蜡糊住,往封口吹了一口气后,便将信收了起来,准备明天寄给刘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