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命案(二)(1 / 2)迟来的信首页

于晖扫了一眼尸体,见已经被白布蒙住,随后才转过身,将打火机放回口袋,看着这个岁数不大的年轻人。

“这就是报案人小王,就是他发现的尸体。”徐浩指了指身边的年轻人,示意他介绍情况。

小王整理了褶皱的衣襟,又捋了捋乱蓬蓬的头发,站得笔直说道:“是这样,早上我起床后想去胡同口买早饭,路过的时候花姨家院门开着,好奇往里看了一眼,就看见了......”他用手指了指院里。

“花姨?”于晖思考着追问:“她全名叫什么?”

“这个不知道,我们这片都管她叫花姨,年纪稍微大点的也有叫她花姐的,可全名叫啥,没听说过。”

“现场动过吗?”于晖继续问。

“没动过,”小王使劲摇着头,“当时给我吓得够呛,连腿儿都走不动了,都不敢进这院子,咋动这里面的东西。”

“其他人呢?”于晖看了眼还在看热闹的几个人。

“别人也没动过,”小王指着警戒线解释道,“我报完警不一会儿,你们警察就来了,他们都是那根线拉起来之后才过来的。这地方住的人本来就少,而且还都不是原房主,人家早就搬走了,等着动迁呢。现在这儿都是我们这样的穷人租房子住,破是破了点儿,但租金便宜,能有个地方待着就不错了。”

确实,于晖点了点头,认可小王的说法。潭城子基本上就是三不管地带,人员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但都是穷苦百姓,从不惹事,更没出过大事。

于晖又问了一些昨天晚上的事,小王回答说他住在胡同尾,和花姨家本来离得就远,又赶上下大雨,除了雷声,其他什么也没听见,更没看见。得到答案,于晖先是安排同事带着小王回局里做笔录,随后告诉徐浩到周边走走,看能不能打听到什么消息。

徐浩问了一圈还在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无一例外都说没听见,理由也非常一致,昨晚又是打雷又是下雨,几乎所有的声音都被雷声盖过,根本没注意。于晖同样也是没有收获,他问了旁边小院的邻居,有些锁着院门没有人,有几户有人的也没有听到异常,甚至有几家起床晚的,到现在还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这些小院子的门款式差不多,由两扇对开黑色木门组成,中部位置一边一个门环,有两家还在门上贴了对联,已经变得残破、掉色。院墙也差不多,都是红砖砌成,单薄的一面,似乎一脚就能踹倒一般。如果不是周围高楼林立,只站在潭城子这个胡同中的话,于晖真有一种回到八、九十年代农村的感觉。

当他敲开第四扇院门时,伴随着“吱呀”一声,一个男人出现在他眼前。

男人留着寸头,身材高大,将近一米九。穿着灰色的跨栏背心和黑色短裤,裸露在外的小麦色皮肤和结实的肌肉,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全感。男人开门的同时也打量着敲门的陌生人,身高和自己差不多,看上去也很壮实,但皮肤很白,显得很年轻。

看见这个男人,于晖先是一愣,感觉和他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可在脑海里努力思索半天,也没有得到结果,看来是自己敏感了。由于职业的关系,于晖练就了很强的记忆力,如果见过,他坚信自己不可能想不起来。

“你好,我是凉河市刑警队的,住在这排第一家的住户昨天晚上死在了家中,想问问你听没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没听到。”

“那最近在周围有没有见到过陌生人?”

男人摇了摇头,“没见过。”

听着男人的回答,于晖更加肯定自己的结论。男人的声音很有特点,非常沉闷,似乎是有块石头压在胸中,压住了本应十足的中气,如果自己曾经见过他,就算是忘记了长相,也一定会记得这个嗓音。

“感谢配合,你可以再想想,如果想到什么,希望能随时联系我们。”说完,于晖转身走了回去。

当天下午,一份验尸报告就放到了于晖的办工作上。花姨今年大约65岁左右,致命伤确实在脖子,凶器也的确是斧子,只不过并不是现场发现的那一把,而是另有其他。明确的死亡时间是12日半夜12点前后,雨下得最大的时候。于晖他们是13日一早接到报案,赶到的现场。

另外,根据对现场脚印提取对比,发现脚印虽然混乱,实际上只属于两个人,其中一个是花姨,另一个大概率是凶手。其身高大约1米6多,不到1米7,体重在110斤左右,分析走路形态应该是男性。

命案发生,首先要明确死者身份和死因,死因从验尸报告中得到了结论,身份也从旁边一摞资料中找到了线索。于晖刚回到局里时就在数据库中进行了搜寻,用照片比对,搜索名字带“花”的女性。很快,找到了花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