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不听话的李承晚(2 / 2)不能忘却的197653首页

此次进攻,中朝军队对“联合国军”和韩军团以下兵力防守的51个阵地,发动65次进攻作战,对韩伪5、伪8两师以歼灭性打击,共毙伤俘4.1万余人,在北汉江两侧扩大阵地面积58平方公里.志愿军伤亡人。

6月15日,中朝方和美方,双方重新校订军事分界线的工作顺利完成,停战工作正朝着双方预期的目标顺利推进,浴血厮杀了32个月之久的数百万人都翘首期盼停战的那一刻到来。

就在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有一个人却打心眼里不愿意停战,这个人就是李承晚。他认为,只有将战争继续下去,将联军拖在半岛,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如泰山,为此,他开始利用一切手段破坏停战谈判,破坏已经达成的各项协议。

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李承晚的其人其事。

还是要从1945年,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脱离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一度陷入混乱之中说起。此时美国与苏联约定以三八线为线,双方共同统治朝鲜半岛,互不侵扰,1945年10月16日,在国外积蓄力量的李承晚,选择回到朝鲜半岛夺权。

此前李承晚一直在美国漂泊,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与美国关系匪浅。为了自身的利益,美国开始扶植李承晚,1948年,他成功当选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成立,朝鲜半岛韩国与朝鲜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1950年,朝鲜宣称南朝鲜李承晚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朝鲜予以回击,双方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彼时韩国军队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朝鲜军队势如破竹,一路将李承晚的军队逼至海边。美国看到李承晚军队节节败退之后出手相助,韩国颓废的局势得以扭转。

那时候的李承晚,在韩国的名声并不好,众人都认为他是酒囊饭袋,对战争、国家建设一窍不通。尽管如此,李承晚的野心却路人皆知。作为韩国的第一任总统,李承晚希望自己能够名垂青史,而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李承晚想要完全消灭北方政权,将韩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然而美国一直将韩国当成自己的傀儡政权,正因如此,美国与韩国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

朝鲜战争后期,各个国家纷纷投入到战争圈子,中国也在其中。上甘岭战役之中,美国军队遭受了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战斗力大大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消耗已久,收效甚微,综合考虑,美国希望自己可以从朝鲜战争中脱身。

朝鲜战争还在持续,美国已经多次向中国表示了和谈的请求。在美国人看来,如今韩国已经保住了自己的领土,韩国与朝鲜势力相当,双方谁也无法吞并谁,持续下去的战争除了消耗自己的国力之外没有任何的利益。

美国希望与朝鲜战争的各个参与国签订一个停战协议,如此各国都能够从这个泥淖之中抽身。然而李承晚不愿意从一统朝鲜半岛的迷梦中醒过来,他向美军做出保证,一定会取得战争的胜利。

无奈之下,美国同韩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他们将大量的朝鲜军队的战俘送到韩国军营中,与此同时,美军将部分兵力借给韩国,因此朝鲜战争后期实质上是中国与韩国的对峙。

6月17日晚,李承晚集团在没有知会美国的情况下,突然在沧山、马山、釜山、尚武台四个战俘营,以就地释放为名,单方面宣布“释放”由南朝鲜军队看守的2.7万名北朝鲜战俘。

然后又以他们作为朝鲜人自愿参加南朝鲜军队为由,强行将这批战俘转变为南朝鲜控制下的人质,甚至把他们中的许多人强行编到南朝鲜军队中去,并号召他们“为解放整个半岛而战斗”,战俘遣返再起波澜。

10天前刚刚就战俘问题达成的协议墨迹未干就变成一张废纸,无数人耗费无数心力,打了两年口水仗才取得的成果化为乌有。

不但如此,李承晚还在媒体上公然叫嚣:“反对停战谈判”、“向鸭绿江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进攻。”李承晚的疯狂举动首先在联军内部就炸了锅,那些急着回家的各国士兵们群情激奋,许多人把印有李承晚照片的报纸放在地上踩,以表达不满。

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甚至暗示美国换掉这个傀儡。

李承晚的独断专行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大为光火。

艾森豪威尔迅速向李承晚发出警告,指出他的行为给联合国司令部带来了极大的困境,并警告说,如果这种局面继续下去,将牺牲联合国精锐部队为韩国赢得的一切。

李承晚没有被吓住。

美国又决定为韩国扩充20个师,提供2亿到10亿美元援助,没想到李承晚却狮子大开口,一口气提出了四个苛刻条件,表示只有答应他的条件,南朝鲜方面才会继续回到谈判桌。

第一, 美国必须答应与南朝鲜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军要将海空力量留在南朝鲜;

第二, 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限期、全部撤出朝鲜半岛;

第三, 必须彻底解除北朝鲜军队的武装,不允许北朝鲜保留一切武装力量;

第四, 不允许世界各国向北朝鲜提供任何支持。

李承晚的四个条件让美国人目瞪口呆,美国人非常清楚,志愿军方面根本不可能答应这四个条件,李承晚如此“狮子大开口”,明显是为了破坏停战谈判。

美国在此时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改变对南朝鲜的方针,白宫火速给出了几项计划,其内容包括在南朝鲜进行政变,推翻李承晚并扶持一个亲美政府;以及“联合国军”驻朝常态化,将南朝鲜变为一块美国军事托管地。

据悉,美军第八集团军曾经收到白宫的密令:如果李承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美军可对他采取拘捕措施。美国“中情局”也制定了一项暗杀政变计划,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暗杀李承晚。

6月19日,中朝联名向联合国军司令发出了一封长信。

美军战史对此信作出评论说:

他们提出了了好几个真正击中要害的问题,即联合国军司令部能够控制南朝鲜政府及其军队吗?如果不能的话,朝鲜停战协议还包括李承晚集团吗?

如果不包括李承晚集团,又怎样保证南朝鲜方面遵守停战协定呢?共产党方面有权要求对上述问题做出答复,但联合国军司令部方面根本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从战史中直白的记录就能看出美国人此时已经尴尬到了极点:他们一方面对李承晚的举动非常愤怒和不满,一方面又得强撑面子来勉强应付中国犀利的质问,而这实在是太困难了,因为,中国人所提的这些问题,美国人自己都很想要问。

为了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美国几乎是立即减少了对南朝鲜军队的供应,原本已经在路上,可以装备4个师的武器被喊停,弹药和石油供应也大幅减少。

1953年6月20日21时,志司致电中央:

根据当前形势,推迟停战签字至月底似乎更为有利。

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计划再次打击李承晚的伪军,消灭约一万五千名伪军(据邓华六月上半月报告,已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此意已告知邓华,安排妥当。拟定21日会见金首相,22日前往志司商讨停战后的各项安排。是否妥当,盼请指示。

第二天,中央复电表示同意,并指出:停战签字必须延期,具体延迟到何时,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来决定。再歼灭一万多伪军,显得尤为重要。

志愿军为坚决打击南朝鲜当局阻挠停战谈判的行为,正式拉开了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的帷幕。

金城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了金城地区的三道防线,成功收复该区域,相当于在“联合国军”沿整个三八线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缺口,几乎将其拦腰斩断。

这是朝鲜战场的“最后一战”,也是其中打得最为精彩的一场战斗。该战役由毛泽东、彭德怀、邓华和杨勇共同指挥,汇集了朝鲜战争中丰富的经验、战术与先进武器,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经典之作”和“收官之战”。

郑维山,作为20兵团的代理司令员,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

当志愿军司令部下达“准备发起金城战役”的命令时,郑维山迅速拿出了早已筹划完备的作战方案:正面攻击,两翼突破。

正面进攻的任务,交给中央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两个团组成,配属炮兵2个团又5个营、反坦克歼击炮兵1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坦克1个连、工兵2个营)由第67军军长邱蔚、第54军军长丁盛、第67军政治委员旷伏兆、第54军政治委员谢明等指挥。

左右翼的穿插,则分别交给了东集团和西集团。

东集团(第60军、第68军第202师的1个团、第21军组成,配属炮兵3个营、高射炮兵1个营、工兵2个营)由第60军军长张祖谅指挥。

西集团(第68军(缺202师)和第54军第130师组成,配属炮兵2个团另8个营和4个连、反坦克歼击炮兵1个营、坦克1个连、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工兵2个营又2个连)由第68军副军长宋玉琳、第54军副军长吴瑞山指挥。

第20兵团党委反复研究后,向志愿军总部上报了作战计划,并获得批准。

为了保证战役的顺利进行,志司将位于北汉江东岸的第21军划归第20兵团指挥,并为20兵团加强了炮兵第二师第28团、炮兵第30团一个营、火箭炮兵第201团,高射炮兵第601团以及反坦克炮兵三个连、工程师四个营,同时命令第九兵团第24军配合第20兵团作战,保证第20兵团的右翼安全。

这样,金城正面志愿军共有6个军,82毫米迫击炮以上火炮1483门,兵力对比志愿军以3:1占优,火炮对比以1.7比1占优。这是战争中最经典的钳形攻势,只要东西集团狠狠地突破进去,敌人将无路可逃。

由于在战前已经接到了调离20兵团的命令,郑维山在协助20兵团新任司令杨勇完成这个战役方案之后,便果断离去。志司有意劝郑维山留下协助杨勇指挥,郑维山说:“我在这,他不好放手指挥。”

策划了整个金城战役、并亲手为战役打出突破口的郑维山,就这样毫不留恋地离开了,把指挥棒和战果全部留给了战友。

要知道,这可是志愿军自五次战役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郑维山走的潇洒,因为他知道战友们一定会出色的完成任务。因为他知道,金城战役只有胜,不会败。

1953年7月底,郑维山回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9月,郑维山晋升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