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舆论的力量(2 / 2)糊清灭洋1880首页

这些汉军,你先别管能不能打过日军。对付朝廷京师里那些提笼架鸟的八旗兵,绝对的手到擒来!正如李林杨的预料,随着战争的深入,那些带兵的将领越来越硬气,按照“常例”,军饷都是打折发放的,一般情况下粮饷到军头手里,少则会被扣一成,多则会被扣两成。缺额逼得军头们不得不吃空饷,现在朝廷给军头们拨发军饷已经不敢再打折了。军头们也不可能道德提高,因为钱粮不打折就满编满员,空饷(五百编制一个营,实际只有四百兵)就堂而皇之全部落入了军头囊中。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因此,各路军头们是绝对不愿意停战的!

这段时间,前线的清军中还有了新的舆论风潮:不仅仅是要求粮饷,还要求让那些躲在京师城墙后面吃香喝辣的八旗兵去第一线!

要是那些兵行的话,朝廷何必调集全国上千营大军啊。这种舆论更增朝廷投降的压力!

最近一段时间,光绪皇帝脑海中经常冒出来一句话“一夫昌乱,万夫景从”!“一夫“,指的就是李林杨!不过,堂堂皇帝,竟然也只敢把这一句憋在心里,不敢说出去!因为,在不同的人眼中,“一夫”另有他人,比如前线指挥作战的刘坤一!比如……

不过,李鸿章却没有被纳入“一夫”范畴!

恭亲王怡欣抱病上了一份奏折:对于满清朝廷,具体的来说就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甲午战争最大的错误,不是战败,不是割地赔款。而是让日军打到了东北,打到了直隶,打到了城墙根下。和主要发生在南方的太平天国以及捻军起义不同,距离远产生美,也产生了“神秘”!此战揭掉了满清统治中国的最后一层老虎皮!朝廷对地方的“神秘”威慑力不复存在!总之千错万错,不应当开战,或者说不应当在北方开战。

可惜了,后悔药没处买!

这段时间,红旗军也受到了来自朝廷的各种压力。首先红旗军擅自撤军,占领了北塘,此举堪称无法无天!大逆不道。朝堂上对李林杨是声讨一片。但,还是现实最教育人,日军还占据着山海关呢!清流官员们除了瞎吵吵,对红旗军并不敢再有进一步的行动。

再一个就是李林杨竟然敢拆了北塘海口的大炮!简直是,胆大妄为!没了炮台,朝廷里上下没人睡得着觉,因此引来的弹劾一堆一堆的!再后来,朝堂上得知李林杨竟然是把那些大炮都转移到了平湖,又引起来一堆争论,在朝廷眼里李林杨是不知轻重:平湖和平津,哪里重要?

第三件事,李林杨以平湖战役获胜为理由,不仅要钱,还竟然狮子大开口:要求朝廷把金门镇总兵封给一名只有区区十九岁的红旗军将领,也就是吴佩孚(吴佩孚战场受伤,正在金门养伤)。除此之外,还要求把通州(南通)扬州两府划入江北,要求拿到一个“完整”的江北!

第四件事情:红旗军海军已经暴露在敌我视野中,已经没有了保密的必要(除了潜艇队),故此红旗军列了账单,总计约一千万两白银的装备军费开支,击沉两百艘日军舰艇,奖赏要求也是一千万两银子。两项合计,两千万两。朝廷没钱,李林杨的要求是把江南制造局顶账交给他。

对此,朝廷自然是不会轻易答应的,而且数目太大,账目也可以扯皮。李鸿章打了个配合,他指使亲信在朝堂上暗示:拿到了江南制造局,李林杨肯定是要用心经营的,由此可见,李林杨似乎无反意!

以上种种,都是朝廷难以接受的,动了心思想收拾李林杨的,可不仅仅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但是,这两三个月发生的另一件事,更大,更严重。以至于李林杨已经算是大逆不道的行为,看上去好像也没有多严重。至少李林杨作战积极主动,战功在所有清军中排在第一,这些都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打了胜仗,李林杨要求犒赏升官,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朝廷看来是“狮子大开口”,但相比几十年前的湘军,淮军,李林杨够克制了!如果对比一下,李林杨只要求一个“完整”的江北,不过分的。

总而言之,李林杨虽然很嚣张,但目前和朝廷之间的博弈还是“升官发财”的范畴。而且,虽然直隶已经堆积了近千营的清军,但是嘛,朝廷里,糊涂人多,但明白人也是有的,知道打硬仗还是少不了红旗军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大事”竟然使得李林杨如此种种“大逆不道”的行为,显得不过分呢?

祝之三!这位已经成为满清朝廷上下公认的“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