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时分,李川自猫耳山方向归来,踏入府邸。
打算次日再接再厉,他预计能制备更多的干粮以供了路上所需。
即便沿途州郡不再筹措食物,这些干粮也足以支撑他们抵达雁门关。
然而,代价却是让他不惜耗费了大量银两。
供养一支大军,实在不易啊!
千人规模尚能应付,压力尚在自己的可控范围。
若是人数增至十万,他那微薄银两如何支撑如此庞大开销?
李川正盘算着雁门关之后的财源之道时,王志胜父子便再度登门拜访。
此行无他,不过是一场离别前的简短聚会。
李川借此时机,向王志胜父子探询雁门关及天煞军的种种事迹。
毕竟,这对父子曾亲身参与了五年前的雁门关之战。
听到王志胜所述天煞军情,李川惊愕不已。
“三十万大军?”
他愕然的看着王志胜,问道:“天煞军不是传言仅有二十万吗?怎的平白多出十万?”
这与他所闻大相径庭。
他一直以为天煞军只有二十万之众。
怎料今日又变成了三十万之数?
难道是故布疑阵,以欺北凉?
王志胜稍显愣神,旋即释然道:“殿下或许未详查天煞军的实情……”
随即,他向李川细致解说了天煞军的实际情况。
天煞军人数,甚至不止三十万。
然而,其采用半屯田制,常备兵力约二十万,另有十余万分布于雁门关屯田。
此举也是旨在减轻朝廷补给的重负。
雁门关地处偏远,补给本就艰难。
若全赖朝廷,其压力不堪设想。
屯田士兵战时披甲,闲时务农,虽身负军籍,但因常务农活,缺乏训练,其军纪与战力均不及常备军。
实际上,北凉也实行的屯田制,只不过将屯田化作游牧。
他们的常备大军不过二十万,甚至可能更少。
战时方临时征召士兵。
如今,雁门关战火将起,屯田士兵必将重披战甲,恢复训练。
而北凉方面,估计此刻也都在积极备战。
“原来如此!”
李川茅塞顿开,颔首赞同道:“这屯田制度确实高明,能有效缓解朝廷的补给负担。”
“嗯。”
王志胜微微点头,接着说道:“若不是北凉虎视眈眈,我国天煞军足以将常备军缩至十万之众,如此一来,非但无需朝廷补给,甚至还能向朝廷贡献余粮……”
谈及此事,王志胜面上露出一丝无奈。
离阳周围虽国家众多,但最具威胁的无疑是北凉。
为了防备北凉,离阳王朝在雁门关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虽然离阳对外宣称拥有百万大军,但其中不乏屯田之兵,有些地方数年无战事,甚至已经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朝廷对其他部队的补给并不算丰厚,其他各地大军合计的补给量或许仅与天煞军相当。
向李川介绍了天煞军的状况后,王志胜又郑重提醒:“殿下此次前往雁门关,切莫轻率出兵,李义山曾在殿下手中吃过亏,必然会对殿下不利!”
“多谢王老将军提醒。”
李川心怀感激。
尽管他未必会听从王志胜的建议,但他接受了这份好意。
随后,王志胜又对李川耳提面命,告知了许多雁门关的注意事项。
直到亥时已过,王志胜父子方才离去。
李川送走王志胜父子,返回书房。
他从王志胜那里得知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对他来说极为有用。
取出一幅粗糙的地图铺开,李川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