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在旁,轻声对皇上说道:
“皇上,朝中有人反对,实乃在所难免。
逸风此举,震撼朝野,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您瞧,这招贤令不论男女老少、世家寒门,皆有机会。
就说这次科举,状元是世家出身,可榜眼、探花都是寒门子弟。
逸风打算带李云龙同去蒲州任职,李云龙可是寒门代表。
当初我还为李云龙留在翰林院之事欣喜,想着朝廷又得一能臣,日后可堪大用,没想到逸风竟要将他带走。”
正说着,太子殿下前来向皇上、皇后请安,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皇上看向太子,问道:
“太子,今日朝上大臣们议论肖逸风的招贤令,你有何看法?”
太子恭敬回道:“父皇母后,儿臣以为表弟此想法与儿臣不谋而合。
儿臣也曾有此念头,东宫也招揽了一批贤才,其中不乏寒门子弟和平民百姓。
儿臣深知寒门子弟虽出身低微,但其中不乏有大才之人,他们饱经世事。
更能体会百姓之苦,为官后往往能为百姓做实事。
儿臣本想待时机成熟,再上奏折禀明父皇,未曾想逸风先行一步。”
皇上听后,微微点头,朗声道:“逸风此令,乃为国为民之举。
朕意已决,定会为他撑腰。
逸风此子才德兼备,心怀天下,此招贤令于国于民皆是幸事。
无论朝中大臣有何意见,朕都不会让逸风寒心。
定要让蒲州在他的治理之下繁荣昌盛,成为我大梁之表率。
这时,皇后娘娘微微欠身,对皇上说道:“陛下,臣妾有一想法,愿与陛下言说。”
皇上和颜悦色道:“爱妃但说无妨。”
皇后娘娘微笑道:
“陛下,臣妾以为逸风所提招贤令中女子为官之项,甚善,臣妾甚是支持。
陛下观之,后宫女官众多,或已至婚配之龄,或已侍奉多年。
彼等多为五品、六品,终年操劳,尽心尽力。
今逸风将赴蒲州,可询女官之意,若愿往,可于蒲州为吏为官,此亦为其良处,使其才有所展。”
皇上颔首:“爱妃此念,善矣。
女官于宫中久矣,经验颇丰,若为地方所用,实乃美事。”
皇后娘娘再拜而言:“陛下,臣妾尚有详思。
宫中女官,有司教宫女礼仪、学识者,才学俱佳、知书达理,可任蒲州‘女学教谕’。
当下地方,男学虽盛,然女学常被轻忽。
彼等至蒲州,可兴女子学堂,授当地女子以识字、算术、女德之学。
育有素养、有品德之女,此乃造福一方之善举。
亦有掌管后宫人员调度、起居诸事之女官,其心细如发、善统筹,可任‘里正助理’。
助里正统计人口、发放赈灾物资等民政诸事,于妇女孩童之事,必能处置得当。
再有精医术药理之女官,可任‘医官助手’或‘女医官’,为百姓医病,尤擅女幼常见之疾。
且可传卫生之识、养生之法于百姓,提升当地医境。
至于熟稔宫廷采买、财物管理者,于地方商务可效其力。
或任‘市舶司录事助理’(若当地有对外贸易)或‘商会监事’。
协理市场交易、督物价、查货品,保商业公平有序。
此等女官于地方虽非主政,然于各方皆有独特之功,可为逸风治理蒲州之助力。”
皇上赞曰:“爱妃思虑周全,尽显慈爱之心。
此事交予爱妃操办,爱妃可与逸风商议,视其所需。
朕信逸风必能妥处。”
皇后娘娘福身:“多谢陛下。”
太子闻之,趋前而言:“父皇、母后,儿臣以为母后之想甚妙,儿臣亦愿效之。
儿臣欲遣东宫部分宫女,询其意愿,若愿往,可随逸风表哥赴蒲州或另择他处。
儿臣愿为父皇母后分忧,为彼等谋福。”
皇上欣然曰:“太子有此善心,朕心甚慰。”
皇后娘娘亦笑对太子曰:“太子宅心仁厚,日后必为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