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治平三年,辽咸雍二年二月初二,民间俗称的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此刻的大宋汴京城,在英宗皇帝夫妇的带领下,桓王及其身后群臣恭恭敬敬的执礼叩拜,祭祀上苍。
若说这三年有什么大的灾害,应该是治平元年(1064年)的特大水灾。
京畿、宋、亳、陈、许、汝、蔡、唐、颍、曹、濮、济、单、濠、泗、庐、寿、楚、杭、宣、洪、鄂、施、渝等州,光化军、高邮军都布满水患。
英宗皇帝深感治理国家之难的同时,派遣使臣巡视,疏治河道,赈济抚恤灾民,免除灾民赋税。
如此一来在推行新政之时,以上地方成为了拥护改革最有力的地区和试行地。
也得益于新政的从上到下的全覆盖,不过短短两年,曾经被水患破坏的地区恢复了经济活力,焕发了更加强大的改革动力。
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英宗皇帝逐渐开始病弱的身体。
这几年的时间里,虽然少了曾经耗时耗力的‘濮议’之举,但是在新政改革的庞杂事务压下,英宗皇帝的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就比如正月二十三日那天,辽国西南招讨使萧易率军南下兵临雁门关一事儿。
本来朝廷内都做好了相应准备和处理措施,但是闻讯的英宗皇帝还是紧张到晕倒在文德殿。
休息一阵后醒来的英宗皇帝直接一道诏书,将桓王赵策英提到了‘监国’的位置上
这一下子可把朝廷内外不少人吓了一跳,唯恐英宗皇帝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出问题,不过好在最后并没有发生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消息经过有心人的手传到韩某人这边的时候,正是耶律洪基与萧伯玉等人商议撤军的节点。
“侯爷,您看此事儿是否会引起什么动乱?”
如今的内侍省内给事李宪俯首小声的在韩明近前询问道。
看着小心翼翼的李宪,韩明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家伙也是个历史上有意思的宦官。
李宪(1042年- 1092年 ),字子范。开封祥符(治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宦官、将领。
仁宗皇佑年间,李宪补入内黄门,升供奉官。
神宗时期活跃于西北边境,与王韶收复河州。又击降吐蕃首领瞎木征,并攻克兰州,主持秦凤路及熙河路军事。
以功累官至宣庆使,一度兼管财政,节省冗费十分之六。但亦曾一再违犯军令,贻误战机而不断遭到弹劾。
哲宗即位后,太皇太后高氏临朝,李宪被弹劾“贪功图名”、“罔上害民,贻患国家”,连贬为右千牛卫将军,居住陈州,官终延福宫使、宣州观察使、提举明道宫。
元佑七年(1092年),李宪逝世,年五十一。绍圣元年(1094年),追赠武泰军节度使。累谥为“忠敏”。
可以说这位爷也是个有些本事的人,否则不会被安排到西北做监军,还和王韶配合的不错。
“请转告陛下和桓王殿下,有臣在,一切无虑!”
韩明知道李宪来的目的,无非是英宗皇帝害怕自己身子不够硬朗,朝中的反对派势力还不少,怕一旦被有心抓住机会,掀起一场宫廷政变之类的。
而且能够全心全意支持他们父子二人的统兵大将,韩明一个,顾廷烨一个,沈家那位‘兵马俑’的小舅子一个,耿家、段家这些人全部领兵在外。
要说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比起外患,英宗皇帝更担心人死政息,权力移位这些。
“那奴婢就如实转告侯爷的话。”李宪客客气气的拱手一礼。
“正好,本侯前些时日使辽从北国带回不少有意思好玩应儿,给天使也备了几件,不妨看看是否有合心意的。”
在做人这方面,韩明可没有那么多文臣和重臣包袱,拉不下脸,他是时时刻刻谨记能用得上人,都是好人,甭管什么出身。
见到如今恩宠正盛的安阳侯竟然给自己准备礼物,李宪不由得有些感动。
毕竟太监这个生物,坦白讲在古代就是那种,人不人鬼不鬼的那类,懂的都得,皇权的附属品,能得到尊重就是最大的礼物了。
哪里像韩明一样,隔三差五的给点差遣费,带点小礼物,隔壁太子内坊局的庆云,那可是从韩明这里捞到不少。
“侯爷真是折煞内奴婢了...”
李宪感动的有点眼泪汪汪,随后在永曾的带领下,离开营帐。
“怎么说?”顾廷烨从屏风一侧转出,脸色有些凝重。
“一切安好,可能就是有些人觉得天晴了雨停了,又可以出来作妖了!”
韩明给自己和顾廷烨倒了两碗茶,语气幽幽的说道。
“我听说刘贵妃最近似乎在官家身前很积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