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8章 只缘身在此山中(2 / 2)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首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所见皆是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灵源之地的灵源不是以某一个灵源为起点开始向外扩张,而是以多点的方式共同扩张,形成了现在的灵源之地。

诗人们把庐山秀甲,写进了诗中。

当华夏人想起庐山,诗中的意境跃然出现在脑海中。

是灵秀壮美。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是山川高峻。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是飞瀑成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是人间四月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天地大观,大江悠悠东流。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是,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悠悠岁月,诗人跃然纸上的笔墨,给庐山赋予了灵魂。

夏先衍一行人北门进东门出,在海会镇下了山,然后去了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五老峰南麓,是华夏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呢!它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并沿续至明清时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李渤兄弟在此隐居读书,他喜欢放养白鹿,被称为“白鹿先生”,其隐居之地俯视形似山洞,故而得名“白鹿洞”。

南唐时在此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也叫“白鹿国座”。到了宋代,学馆被扩建为书院,并正式确立“白鹿洞书院”之名。

宋代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知军,重建白鹿洞书院,制定了《白鹿洞书院学规》,并积极开展讲学活动,使书院振兴壮大。

书院先后有李善道、朱熹、陆九渊、李梦阳、王守仁等大儒先贤在此支教讲学。

青山绿水之间的白鹿洞书院,宛如世外桃源。

踏入其间,古木参天,绿树成荫,那斑驳的树影洒在古老的石板路上。一条清澈的溪流潺潺流过,似灵动的玉带环绕书院。

书院建筑错落有致,从典雅的礼圣殿到清幽的白鹿洞,飞檐斗拱在岁月中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丹桂亭边,丹桂飘香,给这片宁静之地增添几分雅致。

棂星门庄严肃穆,守护着千年的文化底蕴。

书院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翠竹轻摇,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方学府营造的一片静谧天地。

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落,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漫步在书院之中,夏先衍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千年的儒家文脉所孕育而生的灵源,浩然之气,浩浩荡荡,扑面而来。

此时正好是周末,夏先衍看到书院里来来去去的学生,正在老师的组织下来书院修行。

李风禾看着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说道:“教育部的行动开始了,行动挺快啊!”

夏先衍点点头,“嗯,灵源之地都扩张到这种程度了,也该开始了。”

石韫玉看着这些学生看上去年龄差不多,但有些学生矮了点,于是问一旁的队友,“这些是高中生?”

孙嘉调侃道:“你啥眼神,前面活蹦乱跳的是初中生。”说着努努嘴,指着远处的那一批学生说,“那边已经安顿好了的是高中生。”

石韫玉对比了一下,笑着说,“哈哈,高中生书卷气重一些。”

历忱雨一眼从人群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于是跟夏先衍说,“队长,我看到咱们御灵部的人了,去聊聊不。”

“走,去问问这边的情况。”

一行人向着忙的团团转的工作人员走去。

历忱雨到了近前他都没注意到,于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人回过头来,见到她有些吃惊,“咦,历忱雨,你怎么来了。”说完想起来了历忱雨的任务,转身看到后面的夏先衍。

张章云赶紧上前,“夏部长好!”

“辛苦了,你先跟学校的负责人交待完,一会我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

“好的,部长。”

历忱雨招呼后面人,“王言你们去帮忙。张章云,你把工作交代给他们。”

“好嘞!”

张章云冲着王言开玩笑的说,“小言子,跟哥好好学,说不定你以后能用到。”

王言听完后一愣出乎意料的没有接话岔,其他人看了看张章云,又看了看王言,这俩人有些不对劲。

夏先衍听完后皱了皱眉,这个张章云似乎在暗示什么。

他看了看厉忱雨,她听了张章云的话后,似乎想到了什么,皱了皱眉,陷入了沉思。

夏先衍注意到了这些人的变化,猜到了张章云随意的一句玩笑话确实在给众人暗示。

李风禾见状把夏先衍拉到一旁小声说,“先别问,让历忱雨理一下思路,她应该意识到发生什么事了。”

夏先衍点了点头,“嗯,不外乎想在我这里安插人。看到这么大的好处,有人坐不住了,想要伸手进来。”

“先拿王言做试探?”

“嗯,这小子没来部队之前是混了点。但不至于到那种品德败坏的程度,谁没有年少轻狂的时候。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有些人可能是无意,或者故意曲解上面的意思,就用王言来做个试探。”

李风禾想了想说,“要不要找他谈一谈,让他心里有个底。

夏先衍直接干脆了当的说,“嗯,等完事都召集过来直接说开了,别让人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