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师——内城千步廊东,兵部衙门。
“我军海军实力强大,目前拥有各式战船4000余艘。”
“而且,这个数量还在稳步增长。”
“各种新式战船还在各大造船厂有序建造。”
“前几日的御前军情会议上。”
“锦衣卫上报说——根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推断。”
“泰西诸国的海军战船加在一起总数大约在2000-3000之间。”
“咱们就给他们算3000。”
“咱们这边在战船数量上至少比泰西多上1000之数。”
“我大明与泰西人的这场战争。”
“初期一定是先在海上争锋。”
兵部职方司郎中宋广才对着巨大的舆图侃侃而谈。
“扫灭建奴,泰西人全面放弃罗刹之后。”
“现在,我们与泰西人之间的博弈才算是刚刚开始!”
“也就是初期阶段。”
“凭借我军强大的海上实力。”
“我认为——我军迅速控制制海权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只要我军可以顺利取得制海权,便可为后续作战提供战略上的优势,封锁泰西沿海地区。”
“切断其海上贸易和补给线路,打击其经济和战争潜力。”
“此阶段,我认为或许需要1-2年。”
“待牢牢掌控海路之后。”
“也就到了中期阶段。”
“战争中期——凭借我军强大的新式火炮和火铳等新式武器。”
“以及训练有素的骑兵和步兵。”
“我大明王者之师在陆地作战中也会占据上风。”
“面对泰西联军,我军可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个击破。”
“在泰西之地建立据点,逐步推进。”
“此过程可能需要5-10年。”
“后期——随着战争的推进。”
“我军深入泰西内陆,势必将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地理环境不熟悉、后勤补给压力增大等。”
“但凭借前期积累的优势和强大的国力支撑。”
“我军继续扩大战果,并最终实现占领整个泰西的目标应该是必然的。”
“这一阶段可能需要5-8年。”
言罢,宋广才环视了一下认真聆听自己分析论点的众人。
清了清嗓子,总结道:“所以,经过我们的全盘研究和推论。”
“我们一致认为,大明新军要取得这场东西之战的胜利。”
“此战预计可能需要10-20年左右。”
“当然了,这只是宋某与诸位同僚根据综合分析所得出的一个粗略估计。”
说到这里,宋广才随即又补充了一句:“但是,我认为我们得出的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应该出入不大。”
“陛下现在正值鼎盛之年。”
“可以肯定的是——此战于我崇祯一朝完结那是必然的!”
“届时,吾皇便是万古以来第一位将整个泰西之地纳入正统疆域的万世之君了!”
宋广才,字茂远,乃兵部职方司郎中。
自幼熟读兵法战策,精通兵事且极富天赋,在兵部有“兵部小诸葛”之称。
所以,兵部尚书李邦华专门命宋广才汇集兵部一众人等对眼下正在进行的东西之战展开了全盘剖析。
因为,前段时间。
朱由检曾在朝堂上信心十足地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放下了豪言。
说是要五年之内荡平泰西,彻底将泰西并入大明疆土。
对于接连创造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的大明新军。
再加上谁也不想坏了皇帝的好心情。
满朝文武自然是一片恭贺庆祝之言。
但是,身为兵部堂官的李邦华却没有像其他官员那么只顾着恭维圣意。
或者说对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问题并没有那么的乐观。
虽然这么大的战事全权由大明新军独立负责。
堂堂大明兵部竟然置身事外................
无论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最终打成什么样也找不到兵部的麻烦和责任。
但身为大明兵部尚书的李邦华还是命兵部的宋广才等人为这场东西之战做了一番详细的论证与分析。
因为,身为兵部尚书的李邦华听到朱由检说出五年之内搞定泰西这番话的时候。
就产生了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