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台湾旅团!(2 / 2)从中央军开始崛起首页

杜致航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紧握着拳头,沉声说道:

“我们先采取试探性的进攻策略,观察一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做进一步打算。毕竟,无论如何,台湾都是咱们中国的一部分领土!我不相信这些人会心甘情愿、死心塌地地为那些日本鬼子卖命!”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和愤怒。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台湾这个美丽的岛屿其名称历经了多次变迁。早在汉朝以及三国时期,它被称为“夷洲”,仿佛是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异域之地。到了隋朝和唐朝的时候,又有了新的名字——“流求”。

在宋朝时期,人们将那片土地称为“流求”或者“琉求”。时光流转到元朝之时,它依然被唤作“琉求”亦或是“瑠求”。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明朝洪武年间,这个地方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小琉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中期之后,民间对于这片土地的称呼变得愈发丰富多彩起来。比如说,位于台湾北部的区域,因其形似鸡笼,故而得名“鸡笼山”。而台湾西部沿海一带,则通常被大家称作“北港”。此外,还有“大员”和“台员”这样的称谓。有趣的是,在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里,台湾却被冠以“东番”之名。

后来,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收复此地,并将其改称为“东都”。不过,他的儿子郑经随后又把这个名称改成了“东宁”。一直到清朝统治时期,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最终定名为“台湾”,并且朝廷还专门设立了台湾府,使其归属于福建省管辖。至此,“台湾”这个名字便正式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更何况早在 1939 年那个寒冷的二月二十二日,在浙江金华那充满历史韵味的酒坊巷 18 号,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组织——台湾抗日义勇队正式宣告成立!这支队伍怀着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将“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作为自己神圣而崇高的宗旨。

此后,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辗转于浙皖闽各省之间。无论是硝烟弥漫的前线战场,还是危机四伏的后方地区,亦或是敌人严密掌控的敌后与沦陷区域,都留下了他们顽强奋战的足迹。

在宣传教育方面,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向广大民众传播抗日思想,激发起人们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热情。在对敌政治工作领域,他们巧妙地运用策略,分化瓦解敌人势力,为抗战胜利创造有利条件。而在战地医疗战场上,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伤员,给予伤者生的希望和温暖关怀。此外,他们还积极投身于生产报国活动,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伟大组织的创始人竟然算得上是他的学长呢!他叫李肇基,早在 1924 年 9 月便凭借着卓越才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二期。当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李肇基高瞻远瞩地指出:若想拯救被日寇侵占的台湾,首先必须全力拯救我们祖国;若要致力于实现台湾革命的最终成功,那么就一定要先确保中国抗战取得辉煌胜利。正是基于这样深刻的认识,他振臂高呼“保卫祖国,收复台湾”这一震撼人心的口号,引领着无数志士仁人勇往直前,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到底,在1939年10月被国民政府正式委任他担任台湾义勇队队长同时晋阶为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