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白家兄弟(1 / 2)我才十八岁,没时间安享晚年了!首页

收拾好东西,吃了早饭,林一帆就出门了,在摇晃的公交车上,他查起了有关‘白龙重工’的事情。

这是个大企业,十多年前,白龙重工因为老掌舵人去世,加上竞争对手乌金集团使绊子,导致其卷入了一场巨大的国际性官司。

元气大伤的白龙重工只保留了装配工厂来保证老员工的生计问题,位置就在榕城的青口工业区,一直都是吊着一口气,在给别的车厂做上下游配套。

利润薄,缺少扩张性和想象空间,但胜在稳定。

曾经白龙重工也曾是股市上的一枝独秀,但后来几次面临停牌,虽然缓过来了,也有不错的股息分红,但没有人会把钱花在这种看不到未来的企业身上。

林一帆思索起了这个企业历史的前前后后,按这个逻辑看下来,其实白龙重工当时应该保留的不是装配车间这种低端的劳动力密集部分,而是保留品牌的那些地产部分。

假如最终转型成白龙地产,估计日子要好过上不少,当时贱卖了不少榕城较为核心的地块就为了保住这个没什么利润的工厂。

熟不知这些地块十几年以后价值翻了几十倍。

只能说这个企业当时的老板,妹有眼力见。

但当林一帆翻到一个很古早的bbs论坛的时候,他下意识的跟白龙重工的老板在心里道了个歉。

当时正是经济的收缩期,各行各业都有大量下岗的人员,bbs上有不少人都在羡慕白龙重工的工厂员工。

这个企业,宁可自己收缩,贱卖资产,也要保住工厂几千个工作岗位的工人工资正常发放。

还有一段当时新任的白龙重工董事长的采访,

在采访里,他看起来精神状态并不好,眼眶凹陷,眉头紧锁,时时刻刻透露出一股焦虑。

他一再于采访里表示,自己受老董事长所托,临危受命,老董事长也是从工厂车间里走出来的,他唯一的遗愿就是要保住白龙重工上下几千口员工生记。

他保证绝不在困难时期裁掉任何一个底层员工,也绝不会降低他们的工资和报酬。

但这一切又谈何容易,等危机完全度过的时候,白龙重工除了车间,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已经变卖。

这才叫企业家吧。

林一帆决定攒攒钱,买点白龙重工的股票,就为了他们领导层的这股子魄力,这钱就投的值!

至于几十年以后,成百上千倍的返利,钱不钱的,不重要。

当然能赚一点点小钱是最好的。

就在林一帆看白龙重工董事长接受采访视频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人,是不是有点点眼熟。

有点像,老白??

不对啊,老白是开超市的,永榕超市跟白龙重工也八竿子打不着啊。

林一帆翻开了白龙重工董事长的百科页面。

白台雄,现白龙重工董事长,白龙重工创始人白龙次子。

次子?难道说?

林一帆继续翻找着白龙公司董事长的长子。

一条连照片都没有的百科被林一帆翻了出来。

白台辉,永榕零售创始人,白龙重工创始人白龙长子。

妈的,对上了。

搁这,原来是老白的家族产业呢。

怪不得老林说老白的老婆被他穷跑了,算起来刚好那个时候是白龙重工濒临破产,是在猛烈收缩的时期,也是老白刚刚开始做零售的时候。

还以为白羽和鸭鸭是富二代,原来是富三代啊。

虽然家里有钱,但老白也是体验过穷日子的,知道人间疾苦,难怪家里管的那么严,也没点资本家的味道。

这么看来,老白的爸爸白龙是个教育相当成功的人。

先会做人,再做企业。

不过有时候,越是有气节,越是死得快,白龙重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龙头企业到边缘的装配小厂,甚至几度濒临破产。

未来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白龙重工突然起死回生了,还能占据大量的汽车市场份额。

可恶啊,要是能多从未来搞点信息回来就好了。

林一帆再查了一下白龙重工的股价,十几年前就有二十几亿的市值,流通股的股价是6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