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好的砖,颜色发青,很是坚硬,基本上跟石头也差不多。
第一批的3万块砖,很快就派上了用场:用来建造一座更大的砖窑。
新建造的砖窑,从天空往下看,是一个圆角矩形的样子,长20米,宽5米,在正面,每隔5米还开了一个小门,用来运送砖块和燃料。
整个砖窑高3米左右,内部也用砖块和石头隔成了一个个的小房间,可以分别对放在房间里的砖块进行煅烧。
顶部比较难处理,张洪知道用穹顶的方式,可以很稳固。
在建造时,砖窑里面就开始分隔,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建造一堵墙,不仅用来支撑顶部,还能将整个砖窑的空间给隔开,合理利用。这样顶部的拱形屋顶,跨度就没有那么大,只有一米多一些,这样,连续几个拱形连接,就形成了整个砖窑的顶部。顶部每隔燃烧室也修好了烟囱,用来排出烟气。
为了保持稳定和温度,张洪还让人在砖窑外侧堆了很多泥土,跟砖窑顶部齐平。
修建好的砖窑,有4个大的煅烧室,靠近里面,是堆放砖胚和燃料的地方,往外走,是一堵临时的墙,墙上有开窗,用来填放燃料和观察,再往外,就是砖窑的门。
这样的砖窑,一次性能烧出大概15万块的砖。
从取土开始算,到最终砖被搬出来,大概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最耗费时间的,就是制作砖胚的过程。
有了砖,瓦也要制作。
制作瓦片,要比制作砖块更麻烦一些。
瓦片是有弧度的,一开始,族人用手搓出来的瓦片,弧度总是不统一,哪怕是同一个人做出来的瓦片,两块之间都会有一些差别。
后来张洪回想到,制作瓦片需要用到类似木桶的工具。
部落的木桶是由一块块带有带弧度的木板捆扎到一起做成的,在制作瓦片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样的工具。
将发好的泥土揉平,放在一个长约2米1、宽40厘米、厚3厘米的木框中,然后用木锤反复捶打,捶打完成后用绳弓每隔30厘米切开;接着拿出构成一个木桶的7块带有一定弧度的木板,将切开的泥板覆盖在木板上,让泥板与木板结合紧密。等到泥板阴干,就能得到相同弧度的瓦胚了。
由于这个木桶的半径固定,所以构成木桶的木板,能够大量生产且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这种瓦片,还需要有盖瓦和屋脊上的脊瓦,为了固定瓦片不至于因为刮风下雨掉下来,还需要在有些瓦片上面进行打孔,方便后面用铁钉将瓦片固定在屋檐下面的房梁上。
这些瓦片煅烧起来跟砖一样,都需要慢慢地升温,到第三天才能加大火力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