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临渊羡鱼(1 / 2)史前十万年:我在冰天雪地当族长首页

天气越来越热了,转眼便是盛夏时节。崖壁下有凉风吹过,阵阵舒爽让人昏昏欲睡。正午时分,在外狩猎采集和部落里的人员却都没有休息,顶着大太阳继续辛勤地工作着。

陶器已经完全交给熊木他们制作研究,张洪只是提供一些技术指导和方向上的把控。有后世经验的张洪作为指导,很多技术熊木他们掌握的也很快,再加上窑的不断升级,目前部落里已经能熟练地烧制最大直径八十公分,高约一米的容器了,张洪取名为缸,虽然这个缸的尺寸要比后世小很多,但在熊部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距离生产出第一批食盐,过去了快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张洪不断解决族中遇到的问题,让部落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族里也不停地产生新问题。

例如食盐的存放问题,因为夏季雨水充足,空气也很湿润,熬制而成的食盐,得有个干燥的地方进行存放。张洪让熊木特意烧制了一些陶器,口小腹大,每个能装50斤左右的盐。为了方便搬运,也为了后面能够方便与其他部落进行交易,还做了一些只能装2-5斤左右的小罐子。

木炭的问题也急需解决,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让张洪很是头疼,首先就是木材的收集,现在可没有像光头强那样便利的锯子、机械什么的,机器一启动,一根树木应声而倒;这里甚至连一把金属的工具都没有,而要想弄断一棵成年人腰粗的树木,得七八个人轮流用石头来砸,一天也弄不了一棵。

接着就是制碳的方法,原材料难以收集,制碳也并不轻松。现在制碳的办法就是放到火堆里一起烧,但要么木材没有烧透,外面木质虽然已经成碳,但里面还是木质的;要么就是木材完全烧透,浇水后发现能用的只剩下三分之一;

而随着部落所需陶器的尺寸越来越大,原本窑的结构也需要进行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尺寸上的变化。张洪采取了横窑的方式,这次的横窑并不是直接在地上挖坑,而是提前用石头、黏土、碎草等搭起来的。

为了解决遇到的这些问题,张洪先是对窑进行了改造。

新的窑大致结构由火膛和窑室两部分组成,与之前的不同,窑室是放置陶胚的地方,用石头和黏土搭建起来;火膛位于窑室下侧方,因材料的限制,火膛还是往下挖深了一些,窑室口小底大,就像一个倒扣的碗一样。

烧窑时,木柴和木炭通过火膛加入,火焰经过火膛进入窑室底部后升至窑室,将坯加热后,热气自窑顶排出,火膛利于“吸风”,可以提高烧制温度,让陶胚的受热更加充分。

光搭建这个窑就耗费了张洪和熊木他们五天的时间,好在等窑风干稳定后,第一批就成功烧制出十件较大的陶缸,因为燃烧彻底,里面温度也高,在打开窑室顶部取出陶器后,张洪明显发觉表面隐隐有一些釉质的出现。

在解决了窑的问题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木材砍伐的问题。虽然部落几十年都生活在这里,但对于森林和树木的破坏却不像后世那么厉害。部落营地方圆一里内虽然没有很粗壮的树木存活,但一些从木桩上新生出来的树木也有不少。

不过这还是让张洪有些担忧,光靠这些小树,到时候砍树还要跑很远的地方才行。于是张洪也不管大家理解不理解,让众人在部落周围空地上,移栽过来不少果树和灌木,勉强算是把部落给绿化一下了。

现在部落里砍树的族人大概分配了十个,每人一把石斧。原先砍树,大家拿着有锋利边缘的石头,用手握住往树上敲,这种办法很费力气,效果也不好,还容易弄伤。张洪找来兽皮用石头割城一条一条的,将挑选出来的石头和木棍捆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把石斧。

石斧的效率要远远高于锋利的石块,而且在砍树前,张洪让身手灵活的族人把用藤蔓编成的绳子牢牢捆在树木的中上部分,砍树时先在一边砍出一个楔子型的缺口,然后移到另一面继续砍出缺口,这时众人一起拉紧藤蔓,便可以将树木给砍倒了。

营地北面有很大的一片松树林,每棵树都是高大挺拔,要是在后世,这林子里每一颗直径一米的松树,绝对能卖上“天价”,但在史前时代,只能沦为木炭。

连续四天耗费极大的力气砍下几十棵树,众人的体力已经耗尽,好在张洪目前也没有大量使用木炭的要求,便带着人用石头、石斧等把这些木头都劈成了约半米长、婴儿手臂粗的木柴。

接下来就是制作木炭的流程了,张洪知道,木炭是木材等经过不完全燃烧而留下的物品。找到离营地外面的一处空地,张洪先在底部铺上一层细一点的树枝和草,然后将晒干的木材竖起来围绕中间搭成一个圆锥体,接着用泥土将木柴堆整个糊住,在底部掏出几个通风口,点火的时候,从顶部开始,然后让木柴烧一段时间,提升土堆的温度,当木柴烧到底部时,通过底部的通风口观察,火焰烧到这里,就可以将顶部先封起来,然后逐一把通风口给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