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劝退(2 / 2)大唐:我乃李璘,请三郎称陛下首页

“我认为他不会那样做的。”李璘插嘴说道。

“奧?”哥舒翰和高适同时看向李璘,他们没想到不知兵的李璘居然会说出这话。

“咳咳。”李璘清了清嗓子,“我有读过兵书,今天看了高都将守城的过程,也看了军中的一些军报。我发现崔乾祐的精兵以精锐骑兵居多,善于打长途奔袭,不善攻城。”

“他还需要留着足量精锐好在潼关破了后,一鼓作气拿下长安。”

“我认为他今日试探了我们的实力后,不会再选择强攻,攻城的损耗太大,对贼军来说不划算。”

“他会考虑采用其他办法,最大限度减少精兵的损耗。而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李璘意味深长说道。

“如果一直没有良机,他耗不下去的话,最终还是会选择强攻。”

事实上,李璘来到潼关后,怎可能真就作壁上观,然后等死。

虽然他没打过仗,但不妨碍可以纸上谈兵,自小看了那么多战争大片,理论知识还是很丰富的。

“内部攻破。”哥舒翰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若有所思。

高适有些意外,他仔细打量着李璘,像是要重新认识李璘一样。

怎么这个拖油瓶皇子还懂一些兵事?

李璘镇定自若道:“以上皆为我一家之言,惭愧惭愧,登不得大雅之堂。”

哥舒翰紧皱的眉头略微舒展,笑道:“永王担得起判官之职,高适,以后多听听永王,哦不,李判官的意见。”

高适面无表情点头道:“谨遵大帅令。”

就在这时,王思礼走了过来,他问道:“大帅,高适,永王,你们在说些什么?”

“思礼啊。”哥舒翰站起身拍了拍王思礼的肩膀,“说了多少次,行军的时候称官职。”

“以后请称永王为李判官。”

王思礼一时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

......

叛军的第一次进攻告一段落,他们在距离潼关城外一里地的地方就地安营扎寨,远远望去,营帐密密麻麻,直达天际。

所有城墙上的守军都能看到源源不断的粮草、器械正从东边运到了大营中。

而那些物资,很多都属于潼关大军。

而潼关这边,一万精兵战死了八百人,受伤两千余人,其中过半重伤残疾,无法再应战。

叛军那边虽然损耗高于潼关守军,可是他们能获得兵员补充,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在灵宝被俘虏的大唐官兵。

王思礼和哥舒翰、李璘站在城墙最高处,看着叛军大营,眉头皱起。

“崔乾祐就这么让我们看着,将一切都尽收眼底?”王思礼不解。

行军布阵、粮草器械储备都能看的清清楚楚,眼力好的人甚至能看到主帅的帐位。

李璘想了想,凝重道:“他是故意的,故意让我们的守军看到他们粮草、人马充足的样子。他们不惧怕消耗,有着不拿下潼关誓不罢休的决心。”

“然后,想乱我们的军心,达到不战而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