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305面,庚二、别示。
本经在整个大乘佛法的修学佛当中的定位,古人讲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本经主要的特色就是要使令我们觉悟生命的真实相。这当中佛陀是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份来观察,第一个是属于真实的部份,第二个是属于虚妄的部份,这两个部份。这两个部份我们应该怎么去如实的观察呢?有两种差别;第一、从生灭跟不生灭这部份来观察,五阴的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是我们没办法作主的,变来变去的。比方说,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跟前生的身心世界那是不一样的,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跟来生的身心世界也不一样,所以它是一个生灭变化的,而我们真实的心性它是不生灭的,永远是这样子。本经常常说,主人是不动的,客人是变来变去的,所以我们今生的身心世界,不管你过去是由善业所招感的,或者是罪业所招感的五阴身心,总而言之,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须到来,它有一天会被无常所破坏,这是我们第一个觉悟:「它是变化的」。
第二、五阴身心它基本上是带有过失的,从佛法的角度,我们众生的五阴是由烦恼所招感的,一念的无明妄动才有的。所以烦恼所招感的是一种痛苦的果报,所以我们的五阴身心本质是苦的。说,欸!我平常有些快乐,这种快乐是夹杂过失的快乐,以佛法的角度,这种快乐不是安稳的快乐,是不安稳的快乐。说是一个美好的食物,里面有毒药,虽然这食物吃起来很甜美,但是长久来说终成大患。佛法对于有过失的快乐是持否定的态度,只有我们安住在真如本性,那种快乐才是安稳的长久的快乐。
所以我们在修学大乘佛法,你一定要对你的生命要如实的了知两个道理:第一、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无常败坏的。第二、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带有过失、带有痛苦,这个本质是不能改变的。这两种观观念就带动整个本经的所有修学,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破妄显真,它的理由就是,因为虚妄的东西是暂时、是痛苦的,所以你肯定要破坏,你要离苦得乐,你要究竟的处理生命的问题,你一定要把虚妄的五阴破坏掉。
所以破妄显真就变成整个我们《楞严经》修学的宗旨。但是实际上,破妄显真也等于是整个大乘佛法的修学宗旨,每一部经都是破妄显真,不过本经在破妄显真,它比较偏重在破妄这一部份,修我空观、法空观来破除五阴的假相,安住真如。
所以本经从文字上来理解,你说它开显真如这一部份讲的不多,我们只能够说安住真如,破除虚妄。你要看《法华经》、《华严经》那就不同,它是把真如本性的功德妙用完全显现出来,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那真的是在显真,显真如不可思议的妙用。
但是本经我们来看,都是在教我们怎么样能够摄用归体,或者说把心带回家。本经是要我们从虚妄而回到真实,从真实当中再出发这一部分交给《法华经》、《梵网经》、《华严经》这一部分来说明。
所以本经的定位就是破除虚妄扮演重要角色,把你的基础打好,说这个杯子你还没装甘露水,但是起码你先把这杯子洗干净,那你以后所做的六波罗蜜全部是一种成佛的资粮,全部是一种称性的功德。
你没有经过《楞严经》的过程,杯子没有洗干净,你依止虚妄的心来布施、持戒、忍辱,所有的心都是虚妄的,杯子没洗干净,装的所有东西通通都是染污。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每一个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楞严经》这一关是必修的,是基础课程,因为你要先破妄你才有资格显真。
所以本经在破妄这一部份,佛陀讲得非常详细,第一个你要怎么破妄,要怎么正念真如。第二、你在破妄的过程当中,真妄交攻,妄想会反弹,你要怎么办?你要如何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也就是说,你要怎么去安住,安住了以后,这过程当中遇到障碍又怎么去调伏。
本经在整个破妄的过程当中,引导一个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讲得非常的详细。可以说,为我们未来行菩萨道打下一个坚固的基础,一个不生灭的基础。
庚二、别示(分五:辛一、明色阴惟是坚固妄想。辛二、明受阴惟是虚明妄想。辛三、明想阴惟是融通妄想。辛四、明行阴惟是幽隐妄想。辛五、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这一段是佛陀回答,五阴本是妄想所成,前面是总明,这以下是别示,分五段:一明色阴惟是坚固妄想,乃至五明识阴惟是颠倒妄想。先看第一科,说明这个色阴惟是坚固妄想所成。
辛一、明色阴惟是坚固妄想
【图一】
前面佛陀在讲到五阴魔境的时候,佛陀是把色阴惟是坚固妄想这个名词讲出来,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色阴是坚固妄想,它的理由在哪里,佛陀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一科佛陀就解释它的理由,为什么我们内在的根身、外在的山河大地都是坚固妄想所变现出来的呢?佛陀把这理由讲出来。
体因想生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
这地方把色阴当中其中一个部份,最重要的我们的身体来作说明。我们的身体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首先是因为父母的情爱之想,就是你要投胎必须有父亲母亲彼此之间情爱之想,其次,汝心非想,则不能来。这当中我们自己也要有一个爱憎之想,比方说,我们今天是一个男众,我们对女众有贪爱心,对男众有瞋恚之想,而女众刚好相反。总而言之,我们今天会来投胎,我们自己要动一种很坚定的憎爱之想,这样子就在想当中就去相续我们的命根。我们死了以后,为什么又创造一个色身?因为这当中有三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第一个、你父亲的想象力,第二个、你母亲的想象力,第三个、你自己的想象力,三种想象结合在一起,就把我们今生的色身创造出来。
引喻详释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
佛陀譬喻说:正如我前面讲的一个譬喻说:我们内心想象酸醋的味道,我们口中就引生口水;我们心想像我们登于高山当中,我们足心就产生酸涩颤抖的相貌。但实际上悬崖并不现前,酸醋的东西也没有真实的现前。我们的色身如果假设跟虚妄的想象没有相通的话,我色身是色身,你的想象就是想象,假设是彼此不相通,那口水又怎么因为你的想象酸醋而产生呢?我们的色身基本上是深受我们的想象所牵动,所以这个色身它的本质是想象,跟想象有关系,因为你是从想象而生,所以你就会随想像而变化。
结示立名
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我们的色身是我们的一个坚固的妄想。“坚固”就是说,你那个想象是很明确,很坚定。比方说你临命终的时候,你那时候心中对娑婆世界有很坚定的贪爱想象,我们就来娑婆世界投胎了。你临命终的时候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产生很坚定的想象,「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那你就到极乐世界去投胎了。
从本经来说,强调临命终的一种坚固想象所创造出来了;当然从唯识的一种等流性,你临命终的想象就是你平常累积出来的,所以说,我们的色身是跟我们的想象力有关系的。
应该是这样讲,你今生的色身是你前生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说:我来生要去哪里呢?你不要去算命,你看你一生当中,你大部分都是往哪一个方向想。一个人大差不多到了四十岁,最多五十岁,你来生的相貌大概已经画出来了,因为你平常都在那个地方想象,点点滴滴那种坚固妄想已经把来你来生的色身,来生的外在环境这个图画已经画了差不多了,除非你用很大、很大的止观力量彻底的忏悔改变,否则你大概是往那个方向走。
所以我们说,你前生的想象创造今生的色身,你今生的想象就创造来生的色身,生命就是这么一回事!
辛二、明受阴惟是虚明妄想
【图二】
它也是想象,但是它是虚明,没有像前面那么的坚定,它是一种比较虚妄不实,变化不定的一个想象。
转想成受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
正如前面所说的,当我们心中想象自己临于高山之想的时候,我们的身形就会产生一种酸涩的感受出现。你没有真正爬到高山,但是你这么一想,你就会产生这样一种酸涩的感受。
结示立名
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于我们心中的想象,就会产生感受的生起,而这个感受能够牵动我们的身体感受的自体。也就是说,我们现前不管是顺境中增益的乐受,或者是在逆境当中这种折损的苦受,这两种的感受在我们心中留动奔驰,这就是我们虚明的第二妄想。
前面的色身是可以去碰得到的,身体可以碰到,耳朵可以听到音声,眼睛可以看得到的,见闻嗅尝觉,五根都是可以接触的。但是这个想象就是完全是一种比较不是那么明确的一个物质存在,因为你感受变来变去的,一下觉得快乐,一下觉得痛苦。所以它本质是妄想,是比较虚明的,是种变化多端的想象,创造我们一时的感受。
前面是一个长时间的想象,我们想象有两种,一种是你经常这样想的,长时间的想象会影响到你来生的正报依报;但是你偶尔打打妄想,这个一时的想象会影响到你来生很多的感受。比方说,有些人吃榴莲,他一吃榴莲,他就产生乐受,有些人一吃榴莲就很痛苦。榴莲它本质没有快乐痛苦,就是完全你想象出来的,你认为它好你就很快乐,你觉得它不好,你就很痛苦。
物质本身不能创造快乐,是你的想象自己创造自己快乐,也创造自己的痛苦,但是这种感受是比较虚明的,比较变化多端的。
辛三、明想阴惟是融通妄想
【图三】
这是色受想,色阴跟受阴是比较偏重在外在的因缘,而想阴就是通内通外,想阴的力量很大的,它通于外在的物质世界,也通于内在的内心世界,所以叫融通,它可以说是通内通外,它是我们生命内外的桥梁,所以叫融通妄想。
身念相应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我们的生命是因为我们心中的一个思虑(想象),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想象,有很多的分别才会趋动我们的色身去造作很多事情。比方我现在想要去拜佛,你身体怎么会跑到佛堂去呢?你一定心中先有想象,哦!我要去拜佛,我现在要去忆念佛陀的功德,要去赞叹佛陀的功德。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趋向分别,你才能够推动你的身口去工作的。哦!我现在要去斋堂,你心中没有想象,你不可能会行动的,不可能!
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但是这地方有个问题,我们的色身它是一个物质的世界,它不是一个有明了性的心法,为什么色身它会随顺我们心中的想象所驱使呢?色身是一个无情,我们心中的想象是有情,这彼此没有关系的啊!但是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但是我们心中产生想象以后,我们就可以生起种种身口的造作,比方我们去拜佛、去斋堂等等,一切的身口造作都是跟心中的想象相应的。
所以说我们想象力,一定有一个想象力是融通妄想,它是通内通外,它能够通于外在的世界,也能够通于你内心的世界,而这样的一种通内通外就是我们的想阴。
结示立名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前面的想阴是讲到内外的融通,这地方是讲寤寐的融通。想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内外,一个是寤寐,你白天的醒着的时候这想象的心,就是你晚上睡觉时候你想象的心。所以我们的想,通于觉醒也通于作梦,你白天怎么想,你晚上就作什么梦,这道理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心中有所想象,才能够去摇动我们的身口,做种种妄情的造作,这就是融通第三妄想。
在古德的注解当中说:我们的色阴跟受阴这两部份,其实都是在承受过去的业力,它只是一种果报。色跟受它没有造业的能力,它就是你前生怎么想,你今生就出现了,那你只好认命!我们对于色身对、于感受主要是认命。
但是这想阴可不同,它是一个非常强的因地,它是一个很强大的造业力,它对来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因地。在唯识学上有这么一个偈颂说想阴:「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你整个身口二业的造作都跟你的思想有关系。
我们看大乘经典,佛陀对我们的想象力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这是一种负面的说法。说你来生为什么到地狱去呢?因为你作了错误的想象,你整天想一些杀盗淫妄的事情,你肯定到地狱去。那想象就不好啦?不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