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293面,辛七、计八无相。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也就是在正念真如的时候,其实它整个重点有两个:一、破妄,二、显真。
破妄跟显真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呢?
蕅益大师说:如果是一个利根人,他的大乘善根特别强,烦恼也特别淡薄,他可以直接的去开显真如。也就是说,他直接观照现前一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入一种不思议境,就在一念不生当中,念念的把真如本性给显现出来,这种人不需要经过破妄的过程,他可以直接的正念真如。
第二种人是钝根人,就像我们这种人,我们有善根,但是我们有更粗重的烦恼。蕅益大师警告钝根人不能直接正念真如,要先求破妄再求显真;也就是你在观你内心的时候,不能直接观即空、即假、即中,不可以!要先修空观来破除妄想。修空观来破除妄想,再修假观开显真如的妙用,再修中观入一念不生,它是要有次第的。
很多人问我正念真如要怎么正念呢?我们刚开始不要被这些话所蒙蔽,其实正念真如的下手就是破除妄想,你面对妄想的时候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不随妄转念念之间就是在开显真如,就是「觅即知君不可见」,但是你念念的回光返照不随妄转,「不离当处常湛然」,它就是念念现前。真如是你本具的,你不用去求的,你越求,它就不是真如。
所以在这个地方,他整个行阴的障碍都是他要对真如有所求,结果真如就风云变色,变成不是真如。也就是说,在整个行阴十种障碍当中,都是没有直接破妄,就直接要去肯定。
所以初心学佛是先修否定法,再修肯定;你对你的妄想要先否定,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先求大死一番,然后彻底的破妄以后才直下承当,「否定门入,肯定门出」。当我们在自利的时候是否定的,当我们要住持正法,弘法利生的时候,才能够肯定这一念心跟诸佛是不二的。
所以你在肯定跟否定的操作当中,你要适当,才不会落入这十种的颠倒邪见。
辛七、计八无相
【图一】
这里的无相指的是一种断灭。这八个法指的是什么呢?色受想行,这四阴中它生起之前,他认为是断灭的,他灭除以后也是断灭无相的,所以四乘二就是八种无相的断灭。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先除灭色受想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死后无相,发心颠倒。
这一个人他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把想阴给消灭了,而微细行阴的生灭迁流活动现前。于先前所灭除的色受想三阴当中,他生起一种错误的执着。什么执着呢?因为他认为色受想三阴消失了,他经过那么长的时间,他也没看到生起,他就认为一个人死后是断灭无相的。
发起这种断灭心,这样的心是违背佛法的实相道理,所以叫做颠倒;以断灭心为本修因,最后的结果是断灭之果。这地方是简单的总标,以下各别说明断灭见是怎么生起的。
正明本计
见其色灭,形无所因;观其想灭,心无所系;知其受灭,无复连缀,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此质现前犹不可得,死后云何更有诸相?因之勘校死后相无,如是循环有八无相。
这个人在定中他看到四大的色阴消灭了,认为身形已经无所依托了。因为色身以四大为依托,能够去创造色身的四大都没有了,那身形消失以后当然也就没有,因为他四大已经被破坏了,色阴被破坏了,所以他认为整个色身已经没有根本,根被拔掉了。
观其想灭,心无所系。我们心的活动是以想为本,于境起相;想阴消灭了,第六意识也就没有依托了,心也就没有根了。
知其受灭,无复连缀,感受消失的时候,我们色心二法这中间就没有一个中间连接传达的地方。你看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内心中间要有一人传递;说,我现在很痛苦,这痛苦的感受要经过受阴。你的色身产生痛苦,产生逼迫,是谁传给你内心呢?是看那个感受,受阴。受阴是色法跟心法之间的一个桥梁,一个连缀的桥梁,现在这受阴被破坏了,色身二法各走各的,你的色身走你色身的,我的心走我心的,两个都没有关系了。
阴性销散,纵有生理,而无受想,与草木同。“阴”指的是前面色受想三种的阴性既然都消散了,色身也没有根本了,内心也没有根本了,色跟心中间的桥梁也被破坏了,纵然我现在还有一些生理的作用;这个生理的作用指行阴,还可以吃饭、还可以睡觉、走路,这种造作迁流,是靠行阴来维持。但是我心中已经没有感受、没有想法了,活在世上就跟草木一样没有感情。你看草木也是每天长大,但是它没有感受没有想法,就跟我现在一样。
这样的一个身心世界在我活着的时候,都是如此的没有感受、没有想法,就像草木。等到我身心世界消失的时候,那更是一种断灭无相的情况。他就由此类推,他这样子来加以勘验校对,他就坚定的认为,一个人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身心世界的相貌出来了。因为根被破坏了,好像轮盘,开关被关掉了,只有剩余轮盘的活动。
如是循环有八种无相,四阴当中生前是无相,死后也无相,八种无相。
更述转计
从此或计涅盘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
他从这样的死后无相,他就更加一步的转计,说出世间的涅盘、世间的因果这都是不存在的,一切法都是断灭空的,只有一个暂时的名字跟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我们的身心世界终究要归于断灭的。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无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七外道,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
他认为死后无相,最后他就生起断灭颠倒的邪论。这地方在古德的开示说,其实行阴的执着,主要就是四种执着,断、常、空、有。以体性上来说就是断跟常,要嘛就是断,要嘛就是常;在作用上就是空跟有。他这一段所执着的是认为「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断灭」,世间上的生命迟早要断灭的,现在不断灭,死了以后肯定断灭。这样的思想当然就很危险,没有一种相续因果的思想。
辛八、计八俱非
【图二】
“俱非”是什么意思呢?他是非有非无,不是有也不是无;双遮有无叫俱非。八个法指的是什么呢?在色受想行四阴当中,都有一个非有非无,加起来就是八个法。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颠倒论。
修大乘圆顿止观的人他把想阴破坏了,行阴的流动现前。他在定中看到行阴是存在的,尚未消灭,但是受想是消灭了。所以他在定中等于看到两个东西,看到色阴现前。现前是什么?非无。他同时也看到他的感受想法被消灭了。是非有。所以他这两个是同时看到,他看到以后就产生执着,双计有无。所以他对于存在的行阴,他执着这是有的;对于已经消灭的色受想,他觉得绝对是没有的。
所以他就以「有无」这二个之法,就自体相破。什么叫自体相破?他以行阴的有,来破前面三阴的无,安立了非无,以有来建立非无;他同时也以前三阴的无,来破行阴之有,而安立了非有,以无来建立非有。因为他同时看到了色受想的消灭,他也同时看到行阴念念的现前。所以他只好认为,人的生命它不是有,也不是没有,这就死后堕入非有非无的颠到。
正明本计
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
他在定中观察已经消灭的色受想当中,虽然见到行阴之有,但是他认为终归不是恒常存在的,所以有中有非有。而在行阴的迁流当中,观无不无;前面的三阴虽然没有了,但是他认为未来终将生起,所以非无。他进一步他说:非有当中有非无,非无当中也蕴藏着非有。如是的辗转循环,穷尽阴界;“阴界”包括色受想行四阴。他就安立了八种的非相,四阴当中每一个阴都是同时俱足非有跟非无两种相状,所以在整个四阴当中,随举一阴,都认为一个人死后,他是非有非无,是这个相貌。什么是生命的本来面目?非有非无。
更述转计
又计诸行性迁讹话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失措。
他又转计,他不但认为自己的身心世界,他认为一切的万法诸行,一切的有为诸法,它的体性都是迁变虚假的,不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非有非无。内心启发通达了悟,他认为一切法,你说它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虚实失措,非虚非实,含糊笼统,莫衷一是。因为你说它有没有,说有也不对,说没有也不对,这样子的虚实失措。到底它是真实的呢?还是虚妄的呢?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含糊笼统!
结成外论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际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他执着一个人死的相貌是非有非无,后际昏瞢,在未来的生命中,可以说是茫然无知,无可道故。所以他认为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法是不可以宣说的,你说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所以你只能够说,不能讲!他认为真理是不能宣说的。这样就堕落外道种性,而迷惑我们的菩提真性,这第八种外道,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一段可能很多学过唯识的人会产生疑惑,因为唯识的实相正是建立非有非无,唯识的中道实相就是非空非有。那跟这个思想是完全一样,怎么说他颠倒呢?这地方的意思,我们加以解释:
我们在分别一些微细外道的法的时候,你要去读他的弦外之音,他讲这一句话心态是什么?而不是他讲话的内涵,这是很重要的,就是他的心态。外道讲非有非无的时候,他的内心是一种昏瞢的状态,他的内心是不决定,他自己是搞不清楚,到底是有?到底是没有?他是昏瞢不清,无可道故。
佛法讲非空非有是一种方便,是破你有的执着,破你无的执着,他是开方便门而示真实相,这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方说,〔禅宗〕有一个公案:有三个好朋友相约去出家,到了一个大道场以后,知客师出来,知客师要出来审查看你发心对不对。问第一个说:你为什么出家呢?他说:我爸爸叫我出家的。啪!打一个香板,你爸爸叫你出家,你一点主张都没有。第二个一看哦!说我爸爸叫我出家不行。第二个出来,知客师问你:你为什么出家呢?我自己要出家的。啪!你自己要出家的,你爸爸没有同意你就敢出家,自作主张。第三个看两个都挨打。第三个上来,你为什么出家?我爸爸想让我出家,我自己也想出家。啪!油头滑嘴!三个都挨打。
从他所说的法三个应该总有一个是对,因为三种可能性而已,但是结果是三个都挨打。诸位要知道,禅宗打的是你那一念心,不是打那个法,但破其心不破其法。因为禅宗的祖师感觉到你讲一句话的时候,仁者心动,你有攀缘心,你的心没有真正安定下来,打你那个有所得的攀缘心,不是打你说的法。
禅宗从来不管你讲什么话,根本不甩你说什么话,但是他会去感觉你的心态是什么。外道讲的话跟佛法完全一样,非空非有,但是外道讲一段话的时候颠倒邪见。佛陀说,非空非有,那是善巧方便。
这地方你要清楚,两个人用心不同,一个是在含糊笼统执着的心讲出来,一个是大智慧的佛陀开设方便,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安立的善巧方便,话是一样,但是内涵不同。这地方大家要把它拣别出来。
辛九、计七断灭
【图三】
“七”,七个处所,外道在禅定当中,他启发了天眼通,看到整个三界当中,他认为有七个处所是不断灭的。也就是有七个处所是消失以后,就永远不再生起了。这七个处所指的是三界的七个处所。
标由示坠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无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七断灭论。
这个人的心态:一个人的知见跟这个人过去的个性是有关系的。这一个人他在修学止观的时候,把想阴破坏了,行阴生灭的流动现前。现前以后,他在定中看行阴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状,但是他于后后无生计度者。什么叫“后后无”?行阴的相貌是生(存在的意思),生了以后又变成灭又没有了,没有以后又生又没有,又生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