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一三讲】(2 / 2)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首页

三禅有五支的功德:一、「舍」,舍心,离喜不悔,远离喜悦之心他不后悔,因为他感受到后面有更殊胜的功德。二、「念」,念念之间爱着这寂静的乐受,他心中对乐受有所贪着,有念心所。三、「慧」,他有善巧的智慧,能够不断的调适自己,让这种寂静之乐不断的增长广大,从他正报的身心,扩展到依报的环境,他有慧心所。四、「乐」,寂静之乐。五、「一心」。

三禅的快乐在经典上说,是有为快乐中是最为快乐的,因为四禅他就没有所谓的快乐这件事情,是完全舍受。世间的快乐感受当中,三禅的快乐是最为殊胜而且最为周遍,不像我们世间的欲望,身心世界的快乐是局部的,他这个快乐是遍满整个身心,遍满整个依报环境,叫欢喜毕具,欢喜是完全的具足,这叫三禅。因为三禅的问题点他还有出入息,他还有呼吸,风吹三禅,大三灾当中还招感风灾。

癸四、明四禅(分二:子一、名凡夫四天。子二、明不还五天)四禅总共有九天,九天当中前面的四天是凡夫外道所居住的,后面的五天,叫五不还天,是三果圣人所居住的。分两段:一、名凡夫四天。二、明不还五天。

子一、名凡夫四天

【图三】

福生天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这地方是牒前面三禅天人这部份的经文。说:三禅天的天人,他的身心世界是不逼身心,他没有欲界的欲望来逼恼身心,他欲界的苦因已经暂时的消灭,他有绵延不断的寂静乐出现。我们也说过,有为的快乐久了以后,他就产生厌倦,常者生厌,他就思惟,乐非常住,久必坏生。他就想快乐这个东西是不能常住的,是非常脆弱的,时间久了以后必定要败坏,所以他这时候想要舍去这种寂静的快乐。

所以他怎么办呢?他用诃责,诃责心中那种绵延不断的寂静乐,是如病、如痈、如疮。他在内心中出现就像身上长疮一样,让他感受到一种负担跟障碍。乐心被他这么一诃责,时间久了以后,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痛苦当然舍掉了,痛苦在欲界的时候就舍了,乐受也舍掉了,乐受被他诃责以后他也舍掉了。所以粗重相灭,净福性生,苦乐二种粗重的心相都消失了,这时候就一念的舍(不苦不乐的舍心),跟禅定在一起相应,这时候在一念的舍心当中,他产生一种清净的福德。

这个清净的福德是什么呢?就是他的舍心,因为他把所有三界的快乐都舍掉。一个人能够弃舍快乐是最大的福报,就是净福性生。所以这叫福生天,就是那一念的舍心当中俱足广大的福德,这是指他的舍心而成就的福德,叫福生天(福德生起)。

福爱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舍心圆融,前面的福生天是把苦乐二心舍了,舍心生起,但到这个地方他的舍心,就更加的坚固、更加的圆融。为什么呢?因为他胜解清净,他对舍离三禅寂静的妙乐,他产生坚定的理解而决定不后悔。不是舍掉以后,好像心存后悔,不是!他到了福爱天的时候,他舍掉以后,他的内心是完全不后悔,对这种清净的舍心产生了胜解。福无遮中,得妙随顺,在一念清净福德当中成就大自在;“随顺”,大自在。

在古德的注解说:福爱天的天人,他因为舍心的相应坚固,所以他能够所求如愿,他希望出现什么他随时都可以出现,所求如愿,而且随心自在。在时间上是穷未来际,当然这也是有穷尽了,很长、很长的时间能够受用这种福报是没有遮止的,他的福报是没有遮止让他受用,他要什么就能够出现什么,而且是随心自在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在有为的世界当中他的果报是最为可爱的,因为他要什么就随心自在。

这以下的二天,广果天跟无想天,其实这两个是一个等高度的天,只不过从福爱天以上就分两天,如果是凡夫就生到广果天,外道就到无想天去,这两个是同一天的。

广果天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从是天中,“是”指的是前面的福爱天。从福爱天中他又不断的去加强自己的打坐,把自己的禅定辗转的增胜。再往前进以后,就有两条歧路:一、若于先心,“先心”指的是福爱天当中那种得妙随顺的那一念心;如果他依止贪恋爱着这一念的:福无遮中,得妙随顺。他能够随心自在,所求如意那一念心中,他继续的爱着这一念心,而加强禅定,这叫「若于先心」。他一路的往前走,产生一种无量的净光,由于禅定转深,他的身心出现无量净光,而且内心福德圆明,这种随心自在的力量更加殊胜广大,依止这样修证而住。

修证而住指的什么呢?这时候他包括了舍心、包括了禅定这两种心修证而住。“舍”包括慈悲喜舍,包括禅定如是一类名广果天。也就是说,他顺着福爱天的那种舍心的福报修证自在而住,他就到广果天去了。

无想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这地方指的是外道,假设他曾经有外道的思想,他能够在福爱天心当中,他双厌苦乐,厌离了苦,也厌离三禅的快乐。这时候他怎么用功呢?精研舍心,相续不断。我们前面讲过,福爱天跟广果天是爱着舍心,他因为舍的关系,他福报广大、所求如愿,所以他对舍心是爱着不舍;但这个外道他这时候回光返照,这个舍心也是一个障碍,他就继续的去诃责这个舍心,而且不断的思惟用功,这时候圆满舍到身心俱灭,就把舍心放弃掉了。放弃掉以后,身心俱灭,对色身跟内心的执取暂时的消灭,而且是心虑灰凝;“心”指的是第六意识,不是第七、第八;第六意识的整个思虑是完全凝然不动。

他这个「凝然不动」跟大乘八地「不动地」是不一样的,大乘的不动是真实的不动,是连种子也破坏掉了,我空智慧我爱执的种子破坏掉。因为我们凡夫会动就是有一个自我才会在那边动来动去,他那个不动不是这个意思,那个不动那个自我意识种子是在的,他是用禅定的力量把现行给缚住了,调伏现行不断种子。古德说:「如石压草,如冰夹鱼。」如石压草,把石头搬开以后,春风吹又生,心虑灰凝。他就是专心修无想,把舍心也舍掉了,什么都无想,寿命有五百劫的时间。

这以下是佛陀对他的说明: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因为他内心虽然舍掉舍心,他安住在无想;无想还是一个有所得,以无想为住,还是有所住,有所住当然就是生灭。以《楞严经》的观念就是说,这个人还是在向外攀缘,还没真实回光返照,还没有真实把心带回家,还是在家外面活动,依止生灭心,因此他就不能成就不生灭的功德。

在无想天的五百劫当中,他的内心是什么相貌呢?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受生到无想天前面半劫,他的第六意识就慢慢慢慢的消灭掉了,进入无想,前六识完全不活动。第六意识的活动一定要有想心所带动,前五识是受,前五识是那种直觉的感受,第六意识是想。想是第六意识的主角,想没有了,第六意识不能活动。「后半劫生」,他要死亡的最后的半劫,他的想又出现了,这是无想天。

我看有很多的注解都提醒我们说:佛陀是禁止佛弟子往生到无想天去。这当中有两个理由:

一、它产生的后患让一个人愚痴。你看那周利盘陀伽他为什么那么笨呢?他就是曾经到过无想天,因为你那个第六意识完全不动,他这个人第六意识变迟钝。你看他那个诵那四句偈,百日不能承受,一百天背不起来,他第六意识长时间不动就迟钝。

二、他的过失,因为他从无想天出来以后,往往会毁谤三宝,他说这世间上没有真实的涅盘;因为他入了无想以后,他就认为这是涅盘。后半劫生起想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毁谤三宝而堕入地狱。这个地方是佛陀警告我们佛弟子,你哪一天可以去,无想天你绝对不能去,因为过失太重,让一个人变成愚痴,第二个产生邪见。

苦乐不动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以上四种的殊胜之流,在世间上一切的苦乐之境都不能干扰。我们讲到四禅的特点是舍心,「舍念清净地」。四禅就是专门修舍心,从初舍到最后究竟舍,从舍心当中而成就无量的福德。所以他内心当中,已经不再为苦乐所扰动,虽然不是真实真如双运的三昧,但是在一念有所得的舍心当中,他也功用非常的纯熟,这叫四禅。

四禅天是很特别的,包括凡夫,包括外道,包括圣人都住在四禅。为什么这是在三界当中很特别?因为很少说凡夫跟圣人会住在一起,因为他业不同。为什么会把凡夫、圣人跟外道都住在四禅呢?有一个要理由,因为这三种人同修「舍心」,就着众同分来说,共业所感,所以同生四天。当然这个「舍心」就有不同,一种只是禅定的舍心,一种是我空、法空智慧相应的舍心,这地方就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舍心」,他们都愿意弃舍世间的快乐,好乐身心的寂静,就着共同的心情来说,他们同生四禅。

在智者大师的《法界次第初门》当中讲到,四禅有四支的功德:一、不苦不乐,他内心当中永远保持不苦不乐平和的心情。二、舍,离乐不悔,离开前面三禅寂静的妙乐他永远不后悔。三、念,正念分明不动照了,他内心当中一方面寂静不动,一方面明了性特别的强;四、一心。

四禅的特点就是不动,有叫它不动地,不动的定。因为初禅他的禅定是为「觉观」所动,二禅为「喜心」所动,三禅为「乐受」所动,四禅是完全不动。一般要成就圣道,最好的禅定是入了四禅,从舍心当中修我空观、法空观,而断惑证真。所以他们在经论上说:四禅是值得赞叹的,因为它是圣道一个最殊胜的因缘。

子二、明不还五天

【图四】

前面的四天是凡夫外道舍心所成就的诸天,这以下是三果圣人所居住的。五不还天又叫做「净居天」,是三果圣人所住的。为什么叫不还呢?因为三果的圣人他已经断除了欲界的九品思惑,所以他不再来欲界了,他直接在五不还天当中,直接证得阿罗汉果,而进入无生的涅盘。也就是说他在生命当中,他永远不再回到欲界来,「五不还天」。

圣果寄居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

四禅又有五种不还之天,是三果圣人所居。他为什么居住在五不还天呢?因为三果的圣人在下界(欲界),他把欲界九品的烦恼破坏了,三界九地,它每一地有九品的思惑,九九八十一品。他把三界九品当中的欲界的五趣杂居地的贪爱的烦恼,被他我空的智慧破坏掉了,所以俱时灭尽;这时候已经整个欲界的烦恼被他消灭了,而且心中对于有为的苦乐也不再生起。

这地方值得我们去注意的,他所谓的「不再生起」,跟前面的「不再生起」是不一样的。前面的「不再生起」是调伏现行而不断种子,暂时不生起;所以诸天来到人世间,他遇到五欲的境界他照样起烦恼。但这个地方的「不再生起」是完全的断除,连种子也断除了。所以,下无卜居,在整个欲界当中已经没有他受生的地方。所以在舍心的众同分当中,在共同修行舍心的情况之下,他只好居住在四禅,就着舍心的众同分这一部分来说,所安立在四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