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冠,是汉族男性步入成年的传统仪式,属于嘉礼的一种。
完成加冠之后,标志着男子已成年,得以婚配,并正式成为氏族中的成年人,有权参与各类社会活动。
冠礼起源于周朝,历经数千年传承,汉族的冠礼深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洋溢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是汉字文化圈内极具代表性的礼仪之一。
元朝蒙古入主中原,对华夏礼仪制度非常不重视,宫廷之中没有冠礼,只有民间保存着那一点点文化,但也慢慢的消失。
明朝建立后,就迅速恢复遭破坏的华夏礼仪体系,冠礼由此迎来了它的第二次复兴时期。
明洪武元年,朝廷正式颁布冠礼制度,详细规定了从皇帝、皇太子、皇子,到各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的冠礼仪式。
普通老百姓,大字不识,也不会想着加冠这事。
但,对于读书人群体而言,冠礼意义非凡,出门在外,如果没有字,那是很让人瞧不起的。
通常冠礼,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师长亲自为其加冠,以示祝福与期许。
原本,杨兴家中的长辈对冠礼仪式并不甚了解,还是王秀才向杨父细致说明其重要性后,方促成了这一安排。
在族学事务告一段落后,家中立刻着手筹备,紧锣密鼓地备齐了所有必要的物品与仪程。
九月五日,家庙院落内,杨兴沐浴完后,换上以缁布裁制的童子服,边缘镶嵌着醒目的朱红锦边,脚踏色彩斑斓的履靴。
其发已精心挽至头顶,紧紧束起,名为束发梳鬓。
他左手轻覆右手之上,双手深藏袖内,按照礼仪缓缓举手至额前,深深鞠躬,几乎达九十度之礼,以此向在场的王秀才表达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激。
“吾之学生,四团村杨兴,年渐长成,将以九月五日加冠于其首,谨以......”王秀才向着周围观礼之人,拱手大声喊道。
“好,好......”周围杨家人、村民们微笑点头鼓掌道。
随后,王秀才从旁边站着的三位有司中,取出幅巾,走回杨兴面前,面色严肃道: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多谢恩师,吾铭记于心。”杨兴双膝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跪谢道。
王秀才接着为杨兴戴上幅巾,然后扶起:“去东房换件衣服。”
杨兴起身行礼,向周围人拱手回礼,便去隔壁小屋换了一身深衣、大带、纳履出来,站在王秀才面前准备接下来的步骤。
王秀才从有司拿来帽子,回到杨兴面前,继续说道:“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享受胡福。”
杨兴又拜倒行礼,王秀才给他戴上帽子,然后杨兴回到东房,换了一身襕衫、革带、系鞋。
走回院中,等待王秀才最后一加。
“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俱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王秀才念完后,给跪在地上的杨兴换上幞头,接着杨兴回去房间换上公服、革带、纳靴,然后走回院中。
“去给大家斟酒吧。”王秀才微笑示意。
“是,多谢恩师。”杨兴点头回应。
这斟酒,在中国传统礼仪中,可不简单,不是说将酒倒入杯中就行,倒的姿势、方法都有要求,必须按照文化和礼仪来。
俗话说,茶七饭八酒十分,茶满欺客,话满欺人,待客得按着这样来。
但是,以酒敬客时,酒十分,不是斟酒至满,而要满而不溢,才是好,这被认为是一种适当的做法,这是对客人的敬重。
杨兴先走到老爷子桌前,站在其右侧,左手持酒杯,右手倒酒。
老爷子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开口道:“兴儿,爷爷为你感到骄傲,以后咱家就靠你了。”
“爷爷,这都是你教导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