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4章 触电紧急救治与注意事项(2 / 2)健康小知识首页

电烧伤患者由于大量体液渗出和疼痛刺激,容易发生休克。在现场应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平卧,适当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为预防感染,应尽量避免创面与外界不洁环境接触,在送往医院途中,要注意保护创面,防止颠簸和碰撞导致创面进一步受损。

六、触电者的转运

(一)转运前的准备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自行转运触电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一块硬板或担架,将触电者平稳地固定在上面,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因晃动、颠簸而加重病情。同时,携带好相关的急救物品,如急救药品、纱布、绷带等,并确保与急救中心保持联系,告知转运路线和预计到达时间。

(二)转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触电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心跳和意识状态。如果发现触电者的情况恶化,应立即停车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保持转运车辆的平稳行驶,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情况。对于有骨折等外伤的触电者,要注意固定受伤部位,防止骨折端移位造成二次伤害。

七、医院内的进一步治疗

(一)持续生命支持

触电者被送至医院后,医护人员会立即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治疗。对于仍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会使用除颤仪进行除颤治疗,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同时,通过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外科治疗

对于电烧伤患者,医院会根据烧伤的深度、面积等情况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可能需要进行清创、植皮手术等处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风险,恢复肢体功能。对于因触电导致的骨折、肌肉损伤等外科问题,也会进行相应的复位、固定和修复手术。

(三)康复治疗

在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康复治疗成为重要环节。康复治疗旨在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减轻触电事故导致的残疾程度。包括物理治疗(如电刺激疗法、按摩、康复训练等)、职业治疗(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和心理治疗(缓解患者因触电事故产生的心理创伤,如恐惧、焦虑等情绪)等多种治疗手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的能力。

八、预防触电事故的再次发生

触电事故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在对触电者进行紧急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预防触电事故的再次发生。加强对公众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用电知识,提高人们对触电危险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对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电气安全隐患。规范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严格遵守电气操作规程,确保用电安全。

九、结论

触电紧急治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从触电现场的紧急处理到医院内的全面救治以及后续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无论是普通大众还是专业医护人员,都应深入了解触电紧急治疗的知识与技能,在面对触电事故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行动,最大程度地挽救触电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预防措施,降低触电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触电事故防范:关键注意事项全解析

一、引言

在现代社会,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与此同时,触电事故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触电不仅可能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入了解触电相关的注意事项,无论是对于电力使用者还是从事电力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家庭用电注意事项

(一)电气设备与线路的选择

1. 合理选用电器:购买电器时,务必选择正规厂家生产、有质量认证标志的产品。根据家庭用电容量合理配置大功率电器,避免多个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防止因过载引发电路故障。例如,常见的电热水器、空调等大功率设备,应单独布线或使用专用插座,且在使用时需留意其功率是否与家庭线路承载能力相匹配。

2. 电线规格适配:家庭装修或线路改造时,要根据实际用电需求选择合适规格的电线。一般来说,普通照明线路可选用 1.5 平方毫米的铜芯线,插座线路宜采用 2.5 平方毫米的铜芯线,而对于像厨房、卫生间等大功率电器集中的区域,则应使用 4 平方毫米及以上的铜芯线,以确保电线能够安全承载电流,减少因电线过热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的风险。

(二)插座与插头的使用安全

1. 正确插拔插头:插拔插头时,应确保手部干燥,切勿湿手操作。湿手的电阻较小,接触带电的插头时更容易形成电流回路,从而引发触电事故。同时,要握住插头本体进行插拔,避免用力拉扯电线,防止电线与插头连接处松动或断裂,使内部导线外露而带电。

2. 避免多插多用:不要在一个插座上同时插入过多插头,以免造成插座过载。长期过载使用会使插座发热,损坏插座绝缘性能,增加触电风险。如果需要使用多个电器,可使用有多个插座且带有过载保护功能的插线板,并注意插线板的质量和额定功率,不能超出其承载范围。

(三)电器使用与维护

1. 定期检查电器:定期对家中的电器进行检查,查看电器外观是否有破损、电源线是否有老化、开裂等迹象。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例如,使用多年的电熨斗,其电源线可能因频繁弯折而出现内部导线折断的情况,若继续使用则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电器,重新使用前也应进行检查和通电测试。

2. 远离易燃物:使用电器时,要将其放置在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如窗帘、纸张、汽油桶等。一些电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周围有易燃物,可能因热量积聚而引发火灾,火灾发生时又会增加触电的危险性,因为在火灾现场电气线路可能被破坏而带电。

(四)儿童用电安全防护

1. 安全教育先行:对儿童进行安全用电教育至关重要。从小培养他们对电的敬畏之心,告知其不要随意触摸插座、插头、电器等带电设备。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如观看安全教育动画、讲解触电事故案例等,让儿童了解触电的危害。

2. 物理防护措施:在家庭中,可使用插座保护盖将未使用的插座孔封闭,防止儿童将手指或金属物品插入插座而触电。对于一些低位置的电器,如落地灯、电扇等,要确保儿童无法轻易接触到电源线。同时,将一些小型电器放置在儿童够不着的高处,避免他们在好奇之下摆弄电器而引发危险。

三、工作场所用电注意事项

(一)电气设备操作规范

1. 岗前培训与资质:从事电气设备操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掌握相关电气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质证书。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才能正确识别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准确操作设备,避免因误操作而引发触电事故。例如,操作高压开关柜的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开关柜的结构、原理、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知识,否则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因错误的分合闸动作导致电弧伤人或触电事故。

2. 设备操作流程: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务必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在启动设备前,要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观、电源线、控制面板等部位,确保设备无异常情况。例如,启动大型工业机床前,需检查机床的防护门是否关闭良好、刀具是否安装正确、润滑系统是否正常等,同时要查看设备的紧急制动按钮是否灵敏有效。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得随意触摸设备的带电部位,如需进行调试、检修等操作,必须先停机并切断电源,悬挂警示标志,防止他人误操作。

(二)电气设备维护与检修

1. 定期维护计划: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应制定定期维护计划,由专业的维修人员按照计划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内容包括清洁设备表面灰尘、检查电气连接是否牢固、测试设备的绝缘性能等。例如,对于工厂中的电机设备,定期维护可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电气安全隐患,如电机绕组绝缘老化、轴承磨损导致的电机外壳带电等问题。

2. 检修安全措施:在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识牌和装设遮栏等安全措施。停电时,要确保将设备从电源侧完全断开,并进行验电操作,确认设备无电后再进行接地处理,以防止突然来电造成触电事故。在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要使用合格的绝缘工具,并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同时,在检修现场周围设置警示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避免因他人误操作或误入带电区域而引发事故。

(三)工作环境与安全标识

1. 环境管理:保持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周围环境干燥、整洁,避免积水、潮湿和粉尘积聚。潮湿的环境会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增加触电风险;而粉尘积聚可能在电气设备运行时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进而导致触电危险。例如,在煤矿井下等粉尘较多的工作场所,要采用有效的通风除尘设备,并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其防爆、防尘性能良好。

2. 安全标识设置:在工作场所的电气设备旁、配电箱、配电室等位置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如“高压危险”“禁止合闸”“有电危险”等。这些标识能够提醒工作人员注意电气安全,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靠近带电设备或进行错误操作。安全标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清晰、醒目、完好无损。

四、户外及公共场所用电注意事项

(一)临时用电安全

1. 线路敷设规范:在户外临时用电时,如建筑工地、露天演出场地等,电线的敷设要规范。应采用架空或埋地的方式敷设电缆,避免电线拖地。架空电缆的高度应符合安全要求,一般距离地面不低于 4.5 米,且要远离人员通行频繁的区域和交通要道,防止车辆挂断电线或行人触碰电线而触电。埋地电缆则要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电缆被挖掘机械损坏。

2. 配电箱管理:临时用电的配电箱应具备防雨、防尘、防触电等功能,且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配电箱应设置在干燥、通风、便于操作和维修的位置,箱门应关闭良好,并加锁保护,防止无关人员随意打开配电箱进行操作。定期对配电箱内的电器元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如发现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应及时更换。

(二)公共场所电气设施

1. 设施检查维护:公共场所的电气设施,如路灯、电梯、自动扶梯、公共充电桩等,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这些设施进行巡检,检查内容包括电气连接是否牢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绝缘性能是否良好等。例如,电梯作为公共场所常用的垂直运输工具,其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装置需要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因电气故障导致乘客被困或触电事故发生。

2. 公众使用引导:在公共场所,应通过设置标识、广播提示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使用电气设施。例如,在公共充电桩旁设置使用说明,告知用户充电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醒用户不要在充电过程中触摸充电桩的带电部位;在电梯内张贴安全乘坐须知,告知乘客不要在电梯内蹦跳、倚靠电梯门等,避免因乘客的不当行为引发电气故障和安全事故。

五、特殊环境用电注意事项

(一)潮湿环境

1. 设备防水防潮: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浴室、游泳池、地下室等,使用的电气设备必须具备防水防潮功能。例如,浴室中的电热水器、电吹风等电器应选用防水型产品,其外壳和电源线的绝缘性能要符合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要求。对于一些必须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普通电器,可采取加装防水罩、将其放置在干燥的支架上等防护措施,减少电器与潮湿空气和水的接触面积。

2. 接地与漏电保护:潮湿环境中的电气设备要特别强调接地和漏电保护措施。良好的接地可以将设备漏电时产生的电流引入大地,避免人员触电。同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能够在设备发生微小漏电时迅速切断电源,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定期对接地电阻和漏电保护装置进行检测,确保其性能可靠。例如,游泳池周边的照明设备和水泵等电气设备,接地电阻应不大于 4 欧姆,且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应不大于 30 毫安。

(二)高温环境

1. 设备散热与隔热:在高温环境下,如钢铁厂、锅炉房等,电气设备容易因散热不良而出现故障,甚至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因此,要确保电气设备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可安装散热风扇、空调等散热设备,或者合理安排设备布局,保证设备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热量散发。对于一些靠近高温热源的电气设备,还应采取隔热措施,如使用隔热材料制作的防护罩将设备与高温热源隔开,防止设备因长时间受热而损坏绝缘性能。

2. 线路耐热与防火:高温环境中的电气线路应选用耐热性能好的电线电缆,并根据环境温度合理选择电线的载流量。线路敷设时要避免与高温物体直接接触,如不能将电线敷设在高温管道上方或靠近高温炉窑。同时,要采取防火措施,如在线路上安装防火套管、设置防火墙等,防止因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后火势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和触电危险。

(三)易燃易爆环境

1. 防爆电气设备选用: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如加油站、化工仓库等,必须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够有效防止电气火花、电弧等点燃周围的易燃易爆物质。这些设备在外壳材质、密封性能、电路设计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例如采用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等不同防爆结构的电气设备,以满足不同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需求。

2. 静电消除与接地: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静电消除措施,如安装静电接地装置、使用防静电材料制作的工具和设备等。所有金属设备、管道、构架等都应进行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防止静电积聚产生火花放电,引发爆炸和触电事故。同时,工作人员在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时,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鞋,避免因人体活动产生静电。

六、触电急救知识普及

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掌握触电急救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旦发生触电事故,第一时间的正确急救可能挽救触电者的生命。当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可使用绝缘工具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分离,切勿直接用手拉扯触电者。如果触电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每分钟约 100 - 120 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约 5 - 6 厘米,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触电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要及时呼叫急救中心,告知事故发生地点和触电者的情况,以便专业人员能够迅速赶来救援。

七、结论

触电事故的防范涉及到生活、工作、户外及特殊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我们从电气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线路敷设与维护、操作规范与安全标识设置、特殊环境应对措施以及触电急救知识普及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提高安全用电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应将触电安全防范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来抓,不断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每一个用电环节都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