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4章 石耳不是灵芝(2 / 2)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首页

李时珍面露难色,他本欲在民间多探寻些草药良方,不愿卷入官场之事,但看到军官身后那满怀期待的百姓目光,又想到病人正在受苦,心中不忍拒绝。

“也罢,那就劳烦官爷带路。”李时珍叹了口气说道。

于是,李时珍带着一些刚采到的地耳等草药,随着官兵骑马而去。村民们望着远去的队伍,默默祈祷李时珍能够再创奇迹。小松鼠也在原地蹦跶了几下,像是在送别李时珍一般。

地耳是一种野生植物,通常生长在草地、山坡、田野等地。它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效。

地耳的药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止血、止泻等。它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痢疾、腹泻、便血等疾病。

此外,地耳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地耳的颜色通常为深褐色或黑色,表面有一层绒毛。它的形状呈扁平状,类似于耳朵,因此得名地耳。

地耳的大小和形状因生长环境和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 1-5 厘米之间。

话说不多时,李时珍便到了知府府邸。李时珍被引入内室,只见知府面色蜡黄,气息微弱地躺在榻上。李时珍先仔细搭脉,又查看了知府的舌苔等症状后,眉头微微皱起。一旁的师爷焦急地问:“李先生,如何?”

李时珍沉思片刻道:“大人这病症拖延已久,体内积热湿毒过重,我且用带来的地耳配上几味药熬制汤剂试试。”说完,他便在府中的药房忙碌起来。

煎好药喂服下去后,众人紧张等待。半晌,知府缓缓睁开双眼,气色似有好转。众人皆大喜。知府虚弱地向李时珍道谢,李时珍摆手道:“大人莫要谢得太早,此乃初步见效,后续还需调养。”

随后几日,李时珍留在府中精心照料知府,同时也将自己所着医书中关于养生调理的部分讲给知府听。

知府病情逐渐痊愈,对李时珍更是敬重有加,不仅赠予金银财宝,还打算为他修建一座医馆。

但李时珍婉拒了钱财与修馆之事,只希望知府能重视民生医药之事,推广医学知识。知府深受感动,当即应允。李时珍这才放心离开,继续踏上寻找草药良方之路。

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赤火丹毒可用芸薹叶捣烂敷涂。而对于天火热疮,初起时如痱,逐渐形成水泡,宛如火烧之疮,呈现赤色,可用芸薹叶捣滠汁,调大黄、硭硝、生铁衣等分,涂于疮上。

若是风热肿毒,可取芸薹苗叶根、蔓菁根各三两,研磨成末,以鸡蛋清调和后贴上,即可消肿。若没有蔓莆,可用商陆代替,效果亦甚佳。

瘭疽,生在手足腹背等处,累累如赤豆,剥开则有汁流出,可用芸薹叶煮汁服一升,并食用干熟油菜数顿,少加盐醋。若病在冬日,则可用芸薹子研水服。

血痢腹痛时,可用芸薹叶捣汁二合,加蜜一合,温服。肠风下血,治疗方法同上。另有一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菜研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产后血晕,可用芸薹子、生地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姜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钭碗,一起煎至七成,温服邓苏。

热疖肿毒,可用芸薹子、狗头骨,等分为末,调醋敷涂。

伤损接骨,可用芸薹子一两、小黄米(炒)二合、龙骨少许,共同研磨成末,加醋调成膏,摊于纸上贴于患处。

汤火伤时,可用菜子油调蚯蚓屎涂搽。

产后流血过少,可用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钱,可促使恶物排出。

至于风热牙痛,可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为末,吹入鼻中。右侧疼痛,吹左;左侧疼痛,吹右。

清晨,李时珍在本草园里忙碌,手中捧着刚采下来的芸薹。他表情专注,仔细观察着芸薹的形态,口中喃喃自语:“这芸薹,性温,味甘辛,可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李时珍转过身,对一旁的徒弟说:“你看,这芸薹虽不起眼,却是一味良药。”

徒弟好奇地问:“师父,那这芸薹怎么用呢?”李时珍微微一笑,说:“我们可以用它来制作芸薹粥,既能食疗又能治病。”说着,他便开始指导徒弟如何制作。

徒弟认真地听着李时珍的讲解,按照他的指导开始动手制作芸薹粥。李时珍在一旁看着,不时地给予指点和建议。

芸薹粥终于煮好了。李时珍和徒弟一起品尝着这道美味的粥,感受着它带来的独特风味。

“嗯,味道不错。”李时珍满意地点点头,“这芸薹粥不仅味道好,而且对身体也有很多益处。以后,我们可以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利用这味草药。”

徒弟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师父的教导不仅让他学到了医术,更让他明白了如何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草药价值。

李时珍和徒弟继续在本草园里忙碌着,他们不断地研究和尝试,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健康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