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爱卿,今日朝议,朕要与尔等共论薛显新政之成效。”朱标声音朗朗,响彻朝堂。
群臣皆俯首倾听。
朱标接着说道:“薛显所推之新政,于农桑、商贸、律法等诸多方面皆有革新之举。朕观之,这数月以来,农田之收成渐增,商贸亦愈发繁荣,律法之公正得以彰显。此皆为新政之功也。”
丞相李善长出列道:“陛下圣明,薛显大人之新政,确使我大明气象一新。然施行之初,亦有诸多艰难险阻,幸得陛下鼎力支持,方有今日之成效。”
朱标微微颔首:“李爱卿所言甚是。薛显一心为国,其志可嘉。然新政之路,任重道远,不可有丝毫懈怠。”
兵部尚书徐辉祖也上前道:“陛下,臣以为,新政于军事亦有裨益。如今兵源充足,军备精良,皆因新政之惠。”
朱标脸上露出欣慰之色:“甚好!然吾等亦当警醒,莫因一时之成果而沾沾自喜。仍需不断完善,以保新政长久有效。”
这时,御史中丞刘伯温出列道:“陛下,虽新政成效显着,但臣以为,仍需加强监管,以防奸佞之人借此谋取私利,坏了新政之根基。”
朱标目光深邃,点头道:“刘爱卿所虑极是。朕当命专人督查,确保新政之推行清正廉洁。”
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朱标又道:“新政既已初见成效,当继续推广至全国,使我大明百姓皆能受益。诸位爱卿,当齐心协力,助薛显共成此大业。”
“臣等谨遵陛下旨意!”群臣齐声高呼。
朝议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结束,而薛显的新政,也在朱标的大力支持和群臣的共同努力下,继续稳步推进,为大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明皇宫,朱标端坐于御书房中,神色凝重。他的面前,分别站着汤和与薛显,两位重臣神色严肃,等待着皇帝发话。
“汤爱卿,薛爱卿,今日召你二人前来,是为商议全国各内卫部队实行双管,由军委和公安部共同管理之事。”朱标开门见山地说道。
汤和微微皱眉,拱手道:“陛下,此事关乎重大,还需从长计议。内卫部队职责特殊,双管之制恐会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权责不清之困扰。”
薛显紧接着说道:“陛下圣明,然若能明确划分军委与公安部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制定详细之规章,或可避免汤将军所忧之事。”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朕亦深知其中艰难,但如今局势所需,内卫部队之管理必须更为严谨有效。汤爱卿,你久经沙场,对军事管理经验丰富,先谈谈你的看法。”
汤和沉思片刻,道:“陛下,若实行双管,军委当侧重于内卫部队之军事训练、战略部署以及装备配备等方面,以确保其战斗力。公安部则着重于内卫部队在维护治安、侦察情报等与民生相关之事上的协调与指挥。”
朱标看向薛显:“薛爱卿,你意如何?”
薛显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汤将军所言甚有道理。但还需建立畅通之沟通机制,使军委与公安部在管理中能够及时交流,协同合作,避免出现政令不一之情况。”
朱标站起身来,踱步思考:“二位爱卿所言皆有理。朕以为,可先在部分地区试行此双管制度,观察成效,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至全国。”
汤和与薛显齐声应道:“陛下英明。”
朱标接着说道:“试行之地,当精心挑选,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汤爱卿,此事交由你去安排。”
汤和领旨道:“臣遵旨,定当谨慎办理。”
朱标又看向薛显:“薛爱卿,你负责与公安部协商,拟定出具体的管理职责划分细则。”
薛显郑重道:“臣必不辱使命。”
朱标重新坐回龙椅,目光坚定:“此事关乎国家安全与稳定,望二位爱卿尽心尽力,共同促成内卫部队管理之新制,保我大明长治久安。”
汤和与薛显再次行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商议结束后,汤和与薛显匆匆离开御书房,各自着手准备相关事宜,一场关乎内卫部队管理的变革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