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要放回在宋境内的燕、云人士,并派遣宰相和亲王作为人质,护送金军过河。
面对如此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宰相李邦彦等大臣竟然纷纷表示赞同,毫无骨气地接受了这些无理要求。
唯有李纲坚决反对。他义正言辞地说:“我们只需再坚持数日,大批援军即将抵达。金兵长途跋涉而来,军队疲惫不堪且孤立无援,难以持久作战。待其粮草用尽时,必将陷入困境,那时便只能向我们求和了!”
然而,李纲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了李邦彦等大臣们的声浪之中,他们的反对意见越来越激烈,最后李纲不得不提出“辞职”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失望。
宋钦宗此时还需要李纲来守城,自然不能让他辞职:“爱卿放心去准备战斗吧,议和的事情我们可以以后再商量。”
李纲一走,宋钦宗便立即同意了金人的所有条件,并开始称呼金太宗为“伯大金皇帝”。接着,他决定将自己的异母弟弟赵构作为人质送往金国。
“只要能把这些瘟神送走,赔些钱财、割舍一些土地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大宋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这点损失不算什么。”宋钦宗心里暗自安慰着自己。
果然不出李纲所料,仅仅过了七八天,包括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在内的各地前来救援京城的军队纷纷抵达。这时,宋钦宗又重新燃起了与金军一战的念头。
李纲希望所有军队按照他的统一部署来进行作战,这样才有可能取得胜利。但是,宋钦宗却并不这么想,他害怕李纲掌握过多的兵权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李纲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不出所料,宋军最终战败,宋钦宗的"恐金症"再次发作,他惊慌失措地选择了议和,并撤掉了李纲等主战派的职位。
得知李纲等忠臣被罢免后,爱国的太学生们愤怒不已。他们纷纷涌向皇宫前,向皇帝请愿,要求恢复李纲等人的官职。汴京的老百姓也加入了这支请愿的队伍,他们把登闻鼓抬到了皇宫东门,不停地敲击着,直到鼓皮破裂为止。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宋钦宗的注意,让他倾听民众的声音。
宋钦宗本就没有任何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这个决定,如今又面对着如此汹涌澎湃的民意,这让他内心感到非常的紧张与尴尬。他生怕在大敌当前之时,如果再次引发内乱,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于是,他也只能无奈地下令将李纲等一众官员官复原职,并命其火速前往去劝解那些愤怒不已的太学生们。
金兵看到宋朝的主战派已经重新占据了上风,深知此次行动已难以轻易得逞,便带着宋人赔偿给他们的巨额“军费”退兵离去。
至此,被围困了三十余天之久的汴京暂时获得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