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飞机(1 / 2)清穿之技术宅太子首页

王治之先生没有理会傅山老先生的“倚老卖老”他一边远望无逸斋周围因为种满了菜园、桃林、稻子,显出的一派田园村舍风光,一边放声吼着他的秦腔。

“忽然间一个突然鸟儿啁啾鸭子撒欢打滚还治通舟突然间一个忽然,沃野平畴,湖泊星罗棋布一望滟滟”

欢快高亢的吼声,就好像这长春园的瀑布一样激昂雄壮听得傅先生也坐不住,干脆取过一个板胡一边拉,一边吼起来当前大清国最为流行的秦王破阵乐“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尖细清脆的板胡声极具穿透力让胤礽在前来无逸斋的路上就大致的听到。因为大家的欢乐心里也泛起一丝丝愉悦的太子殿下,想到四弟今儿早上懂事体贴的道歉,还有眉宇间的坚定之色,就更为舒畅痛快。再想到太子妃在背后的功劳心情就好像这东方天空的朝阳一样鲜亮瑰丽。

等他来到无逸斋,发现距离讲学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提前到来的众人不是在拿着扬琴、羯鼓、笛、琵琶等乐器伴奏助兴就是一起像模像样的走着队形,跟着吼秦王破阵乐。

一个个文人大臣们做着披甲持戟的样子,在同僚们的伴奏下,一会儿摆成一个圆形,一会儿摆成一个方形,他们还兴致勃勃的分成三队,一队模仿大唐战车的模样,两队站两边,像个簸箕伸出两翼、作成打仗的态势,交错屈伸,首尾呼应,好不乐乎!

被众人的激情感染,心痒难耐的太子殿下顾忌着他变声期的嗓子,实在是不敢大声吼出来,只得拿起一个小锣随着节拍敲打起来。

闻声而来的阿哥们,以及越来越多的文武朝臣们,自觉的按照乐舞图的队形站好,一时间无逸斋的吼声直震屋瓦。

遥想当年,秦王李世民大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新建的大唐政权,大唐士庶歌舞载道,军民一起为他们英勇过人的秦王大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玄武门外的国宴上,一百二十名乐人在宫廷乐队的伴奏下,舞的气吞山河。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外国的使者听了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

可是如今的大清人吼秦王破阵乐,不光是喜欢它的婉转动听,高昂激越,更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喜悦。

去年春节的时候,胤礽陪同他的老师们观看民间艺人表演的秦腔杜子美游春图,听到傅山先生他们都因为秦王破阵乐曲谱的失传连连叹气,就让嘟嘟搜索了一下这个乐曲的历史。

当他知道,倭国使节在大唐女皇时期,曾经把秦王破阵乐的全套曲谱带回国,还保存完好后,就让阿嘞尼大人想办法从倭国使节手里给挖了出来。

前朝时期花蕾出绽的梆子调,在这个百花齐放的盛世,随着大唐最辉煌的乐章秦王破阵乐的回归,在“慷慨悲壮、喉啭音声、有阳刚之美、有阴柔之情”的前朝“康王腔”的演绎下,一时间风靡整个大清国。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百姓齐吼秦腔。

苍凉悲壮的“秦风”,撕心裂肺的诉说着,古华夏人两千年来筚路蓝缕的血泪奋斗史,历代英雄壮士凭着他们骁勇剽悍的血性,在金戈铁马的杀伐之世,纵横驰骋,给老百姓打下一个个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国天下。

声势浩大,气势不凡的吼声从无逸斋里头传出来,据此不远处,一墙之隔的西花园里面,正领着众位才女在这里乘船游玩的太子妃自然是听得清晰。她想到太子殿下的小嗓子每次都让他只有伴奏的份,嘴角轻挑,微微笑了出来。

建筑疏朗、环境幽深、具有自然情调的水景园西花园,和它的主园、淮北第一水园畅春园一样,也是以水势胜出。以桥廊穿插,小桥回护,水光花色,交相辉映,通过一水贯通的水路将全园各景点贯穿在一起。

众人一边欣赏着西花园的美景,一边听着这些大臣们的吼声和乐器演奏声,一个个都是眉眼舒展、含笑不语。太子妃稍一琢磨,对于今儿的诗作主题也就有了主意。

“前两天藤萝日报按照新式白话题材写了一篇小诗歌,民间的反应非常好。今儿我们就围绕大清国的这股秦王破阵乐风潮,也写一首白话小诗歌。不限制格式,也不要求押韵对称等等,大家尽情发挥。”

大家伙儿闻言,当然是连连说好。这个新式诗歌的通俗易懂、自由发挥模式,不光是民间老百姓喜欢,年轻的学子们喜欢,对于心思活泛的人,或者说对于初学汉家文化满人来说,更是不要太妙。

只要文采好,就可以随意发挥,没有以前那些平平仄仄的要求,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给旧式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说,更是一下子打开了旧式诗歌的框架,打开了天下文人的思想束缚。

当然,也有人反对,认为这是不遵循祖制。结果引发好多年轻学子写诗歌诘问,什么是祖制?诗经是不是祖制?各民族的民歌是不是祖制?难道华夏几千年的历史,就唐诗宋词是祖制?

养成天天看藤萝日报习惯的大清国老百姓更是不服。太子妃写给我们这些听不懂之乎者也的人看的,你们这些酸夫子不喜欢也不要叨叨吆。

于是那些保守派文人的反对声浪,就被掩盖在年轻人和老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呼声中。

于是大清国的白话诗歌,就以这么一个喜闻乐见的开头,开始了它的大发展。

只听年轻的宗室福晋董鄂氏接口道:“这感情好。新式诗歌写起来就是舒坦。说起来,藤萝日报那首赞美河豚救人的白话词,是真的好,家里不认识汉字的老人一听就懂,都特别的感动。太子妃,我们今儿写的好的话,能有机会登上藤萝日报吗?”

太子妃听完董鄂氏噼里啪啦的一番话,看着她热切期盼的眼神,又瞅着众人纷纷心动的模样,笑着答应,“应该有。抄写房会收集所有合适藤萝日报风格的文章,只要符合某一天的主题,一般都会被采用。”

这下众人的兴致更是高昂。即使她们不能像男子一样用自己的真实姓名投稿,笔名无人知,能上藤萝日报也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满足。更何况,藤萝日报的稿酬可是天下出名的高。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对视一眼,眼里是同样的跃跃欲试。

等到九点半一到,太子殿下开始他的讲学,太子妃她们开始写诗,畅春园的众人都是激情四射、神思涌动。紫禁城里头,当然也是和乐融融。这不,皇贵妃娘娘就接待了难得登门的惠妃娘娘。

两位脾气相投的娘娘东拉西扯的寒暄一番,终于说到了主题。

“皇贵妃娘娘,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出手,否则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妹妹不怕别的,就怕影响了六阿哥的前程。”

皇贵妃娘娘小口品着毓庆宫送来的奶子茶,轻笑摇头。

她身上担着管理六宫的职责,一直都有关注德嫔的一举一动,德嫔刚刚开始动作的时候,她就收到了消息,只是碍着两位小阿哥的情绪,一直没有动作。昨晚上四阿哥来到景仁宫,娘俩都是交心的彻谈一番,皇贵妃娘娘今儿一大早就雷厉风行的出手。

“惠妃妹妹,你这个谢意我只能领一半儿。”

惠妃娘娘含笑说道:“这里头还有什么道道?还请皇贵妃娘娘明示。”

她自己有儿子,就算没有儿子,她也不会做出抢别人儿子的事儿。她也从没阻拦过六阿哥和德嫔亲近,更没瞒着六阿哥什么。可是德嫔这次实在是太过心急了些。

祖宗规矩,易子而养,孩子养在其他人那里的妃嫔多得是,就她德嫔可怜?

就算是没有内务府那档子事儿,以她的出身,这次南巡也不会有她。太子殿下的小姨母平妃、孝昭皇后的妹妹熹妃、太皇太后的娘家人宣妃都自觉的没有跟去南巡,更何况是其他人?

眼瞅着六阿哥这些日子的烦闷不安,惠妃娘娘心疼的同时又气的慌,天底下有德嫔这么做亲额娘的吗?一点儿都不顾忌儿子的前途,想着法儿的利用他们的心软孝顺。

可是不管她怎么气愤,皇贵妃娘娘一直没有表态,她也不敢逾越,只好一直忍着。今儿一收到消息,皇贵妃娘娘干脆利索的处理了德嫔手底下得用的一些宫人,还发话让德嫔老实的抄写佛经,她就安耐不住的来到了景仁宫道谢。

虽然皇贵妃娘娘是为了自己的职责和四阿哥,可是她也是受益人之一,当然要表示一下,哪知道这里面还有她不知道的事儿。还有哪位主子伸手相助了不成?

“昨晚上四阿哥到我这里之前,去了毓庆宫。”

惠妃娘娘闻言,立马一脸欢喜的笑了出来,“是妹妹愚笨了。”

这个宫里头能给四阿哥和六阿哥操这个心,还能让他们听话的人,还真的不多。

太皇太后这些年越发的老迈了,没有天大的事儿发生,大家伙儿谁也不敢打扰她老人家静养。皇太后天天顾着玩乐场那边的小阿哥们,忙得很。皇上嘛,他应该还没有主意到这些小事,如果是他知道了,肯定不能轻饶了德嫔。

剩下的人里面,也就是太子殿下和太子妃了。

“皇贵妃娘娘你可能不知道,我家那个大儿媳妇,我都快对她失望了,居然还能被太子妃给调教出来。你看她现在那个自信的小模样,将来他们出宫开府,我真是放一百个心。”

“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为人,真的是让人心服口服。既然这次还有他们的帮助,那我们就去毓庆宫叨扰一番如何?妹妹听说,太子妃在西花园领着人作诗,十一点就回来。现在正好十点半,我们慢慢走走逛逛?”

皇贵妃被她引起了兴致。她们以前碍着身份,都不踏步毓庆宫。可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她们也都慢慢的老了,这些规矩就不用再怎么顾忌。就算是被皇帝表哥知道了,也顶多是她们一番,他还能拿她们这些老人怎么着?

“说起来,我也想去看看毓庆宫的鱼儿和水藻好久了,四阿哥经常跟我念叨。择日不如撞日,那我们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