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9章 崛起坚守(1 / 2)写在大地上的情书首页

《青山村的崛起与坚守》

在青山村持续繁荣的过程中,林宇和苏瑶的孙子孙女们逐渐长大。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为这个曾经平凡的小村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天,孙女小敏在学校里听到几个同学在讨论城市的繁华和便利,还顺带贬低了农村。小敏立刻就不干了,她气冲冲地反驳道:“我们村才好呢,有山有水,空气清新,人们也都很亲切,一点都不比城市差!”放学回家后,小敏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了林宇和苏瑶。林宇微笑着摸了摸小敏的头说:“孩子,别生气。咱们要用事实让别人知道咱村的好,让他们羡慕都来不及。”苏瑶也在一旁点头说道:“没错,咱们村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啥都有,不比城市差。”

然而,村里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随着青山村旅游业的兴起,游客数量日益增多,垃圾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原本整洁的村道旁,垃圾开始堆积如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这不仅影响了村子的美观,也威胁着村民们的健康。林宇和苏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召集村民开会讨论解决方案。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有人提出要增加垃圾桶的数量,还要聘请专门的保洁员。但也有人担心费用太高,村里承担不起。“这得花不少钱啊,村里能有这么多资金吗?”一位村民皱着眉头说道。另一位村民则提议:“要不大家多交点卫生费?”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争论。有人觉得自己已经交了不少费用,不愿意再增加负担;有人则认为为了村子的环境,多交点钱也是值得的。讨论越来越激烈,甚至有人吵了起来。

林宇看到场面有些失控,大声说道:“大家别吵,咱们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的。”苏瑶也在一旁劝说道:“是啊,大家都冷静点,好好商量。”最终,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由村里出资一部分,村民自愿捐款一部分,共同来解决垃圾处理的问题。

可在捐款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矛盾。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捐款数额较少,引起了其他村民的不满。“他家那么有钱,才捐这么点。”有人在私下里议论。而被指责的村民则觉得很委屈:“捐多捐少都是心意,别乱说。”林宇和苏瑶得知后,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耐心地调解矛盾。

就在这时,小敏和她的小伙伴们也行动起来。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村里张贴环保标语,向大人们宣传环保知识。“叔叔阿姨,要爱护环境哦。”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和认真的模样,让大人们感到既欣慰又有些不好意思。渐渐地,大人们也不再争吵,而是积极地参与到捐款中来。

垃圾处理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青山村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和美丽。但好景不长,新的挑战接踵而至。一家竞争对手的旅游村模仿青山村的模式,以更低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游客,青山村的游客数量因此大幅减少。

林宇和苏瑶鼓励儿子小林带领大家想办法应对。小林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头脑风暴,最终想出了举办民俗文化节的主意。“把咱们村的传统文化展示出来,肯定能吸引人。”小林信心满满地说道。

说干就干,大家立刻开始筹备民俗文化节。但在筹备的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却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了他们面前。“预算超了,钱不够了。”负责财务的村民着急地说道。“能不能找银行贷款?”有人提议道。林宇和苏瑶二话不说,决定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支持文化节的举办。“这是为了村子的未来,咱们这点钱不算什么。”林宇坚定地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美味的特色美食、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青山村又热闹了起来,游客们纷纷称赞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苏瑶的病情突然加重。原本硬朗的她一下子病倒在床,这让林宇和家人都忧心忡忡。“奶奶,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小敏哭着说。林宇守在病床前,一脸担忧,却还是安慰苏瑶:“你别太累了,自己注意身体。”苏瑶虚弱地说:“我没事,别担心,就是这身子骨不争气。”村里的人们得知后,纷纷来看望苏瑶,为她祈祷,希望她能早日康复。也许是大家的关爱起了作用,在大家的关心下,苏瑶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

青山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决定来村里拍摄纪录片,展示青山村的发展成果和独特魅力。林宇和苏瑶非常重视这次机会,他们希望通过纪录片让更多的人了解青山村。“这是宣传咱们村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准备。”林宇对小林说道。小林点头:“爸,您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然而,在拍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意外。电视台的导演对村里的一些安排不太满意,认为不够有特色。“这样的画面太平凡了,没有冲击力。”导演皱着眉头说。小林急忙解释:“导演,我们村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发展起来的。”导演坚持:“不行,得重新策划一些亮点。”这让小林陷入了困境,他不知道该如何满足导演的要求。

林宇得知后,亲自找到导演,和他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导演,我们村的特色就是真实和自然,不需要刻意制造亮点。我们的村民勤劳朴实,我们的山水原汁原味,这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林宇诚恳地说。导演思考了一会儿,最终接受了林宇的建议。纪录片拍摄顺利完成,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游客数量的剧增超出了村子的接待能力,住宿、餐饮等方面都出现了短缺。“住的地方都没有,这可怎么办?”“饭店都排不上队。”游客们开始抱怨,这让村里的声誉受到了影响。林宇和苏瑶赶紧召集村民商量对策。“咱们得赶紧扩建民宿和饭店。”“可是资金从哪儿来?”

正当大家为此发愁时,村里一位早年外出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张华主动提出愿意投资。“我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现在是回报家乡的时候了。”张华说道。大家都非常感激,但在合作的细节上,又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张华的投资条件太苛刻,有人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不能答应他,这不是占咱们便宜吗?”“有了投资,咱们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林宇和苏瑶认真分析了利弊,最终与张华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案。在扩建的过程中,工程队为了赶进度,忽视了质量问题。新建成的民宿墙壁出现裂缝,饭店的厨房排水不畅。“这房子建得也太粗糙了,能住人吗?”“这不行,得返工。”林宇严厉地要求工程队整改。工程队负责人却推脱:“返工得增加费用,而且会耽误工期。”林宇坚决地说:“质量是第一位的,必须返工,费用的问题再商量。”经过一番争执,工程队终于同意返工。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后,青山村的发展越来越好。林宇和苏瑶的孙子小勇也长大了,他从小目睹了村子的变迁,心中暗暗立志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小勇决定报考农业大学,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期间,小勇努力学习,成绩优异。每次放假回到村里,他都会仔细观察村子的变化,思考如何让村子发展得更好。有一次放假回村,小勇发现村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线下的收购商,价格被压得很低。“这样下去可不行,咱们得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小勇对林宇和苏瑶说道。林宇点头表示赞同:“想法是好,可这线上销售咱也不懂啊。”小勇充满信心:“爷爷奶奶,我在学校学过,我来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