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5章 华夷秩序5(1 / 2)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首页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这是唐代韩愈引用孔夫子的话解释华夷的区别。”

“其意思便是将礼作为判别华与夷的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也可视为华,反之,则华亦可视为夷。”

“这个礼,便是周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而文明的标准就是礼乐。所以我们现在也用礼崩乐坏来形容文明的倒退。”

“夷这个字从字体形状上就能看出是一个人背着弓箭,这就是形容游牧民族的。”

而往往游牧民族进入到华夏的文化圈,就会被华夏文化所折服,同化。逐渐就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员。”

“华夏历史也同样是一部各民族的融合史,正是这样的包容并蓄才凝结成了如今的华夏。”

“就比如从我们的姓氏来看,如今已有五千多到六千个。那么姓氏的来源是怎样的呢?”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姓氏就是自然出现的。最早的姓氏就是地名,就是代号。”

“分封制的时候,分出去的人就会取一个汉字代表分封的地方。于是这里的人就有一个共同的代号。”

大唐时空节点。

长安太极宫。

“咱们好像从来没有从这样的高度去分析过华夏与世界的关系吧。”

李世民念叨着华夷秩序,脑子里想着大唐走出去后是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

是征服者?还是解放者?是奴役他人?还是传播文明?

“陛下,华夷秩序就代表了华夏和世界的关系,咱们是文明的传播者。咱们上古时期就知道怎样去构建文化,发展文明。”

“咱们不是最先进的话,为何游牧民族进入中原都要汉化?孔夫子给出的说法就是最正确的。”

房玄龄的话无疑是给大唐的大战略定了个纲领。

而此时的天幕无疑也是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华夷秩序。华夏是最先进的文明,大唐走出去就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人类发展。

“归根结底就是礼。游牧入中原,就成了华夏民族,比如我们鲜卑。如今不也是汉人一般?”

长孙无忌此时对民族融合的理解更为清晰了。

“韩愈不知生在哪一年,难怪后人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句话真正的诠释了华夷之别啊。”

此时的魏徵对韩愈也升起了敬佩的情绪。

“华夏礼仪为先,少数族裔进入中原先学的便是礼,由此可认为是融入了华夏文明之中。但咱们华夏去学了西方蛮夷这一套,那就是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若是以征服,奴役的手段,那么大唐定不能做到长治久安。”

李世民此时不用想也知道,光凭借武力的统治是行不通的。

“陛下所言不差,西方蛮夷不懂礼,没有道德规范的准则。所以才会有如今的礼崩乐坏。”

房玄龄联系之前天幕上见到的零元购,也认为西方这套秩序不久后会崩溃瓦解。

众人听后联想到后世的华夏,也是认定了后世的蓝星最终会要回归到它应有的轨迹上,那就是华夷秩序。

“文化圈,华夏文化圈天然就有吸引力。自古以来周围的少数族裔哪个不想融入进来。

“或许他们没有这种高层次的理解,但是从他们向往中原的生活和文化就能体现出来。”

“就像天幕所说的,只要融入进来,必定会被折服。就说五胡乱华,这五胡哪个不是在中原生活了几十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