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岁月沉淀的沧桑:
“秦二世胡亥之暴政,竟至于骨肉相残,忠良无辜罹难,其惨况令人不忍卒读。”
朱高炽,面带忧色,轻声附和:
“父皇所言极是,胡亥之行径,实乃人伦之大逆,令人深思。
吾等理应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朱棣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是想起了往事:
“朕自藩王之位起,历尽艰辛,方得今日大明江山。
昔年靖难之役,建文帝与兄弟间之纷争,虽是时势所迫,然每每念及,仍感心痛。”
解缙出列,躬身道:“陛下,臣等深知,陛下当年之举,实为保大明之基业,非为私欲。
今日之大明,国泰民安,皆因陛下英明,实乃上天之眷顾。”
朱棣闻言,神色稍缓:“解爱卿言之有理。
朕之所以提及往事,乃因史鉴可知兴替。
胡亥之乱,乃因私欲膨胀,不顾家国之大义。
而朕之所以起兵,乃因建文帝之举措,有违祖制,危及社稷。
朕继大统,乃天命所归,正统所在,非为私欲。”
杨士奇缓缓上前,其声音中满是敬重与诚恳:
“陛下圣明,所言字字珠玑,皆是肺腑之言。
臣等皆知,陛下起兵靖难,实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非为一己之私。
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此乃陛下正统之明证。
陛下之位,乃天授之,人心所向,无可置疑。”
夏原吉亦出列道:“陛下,臣掌管国库,深知陛下之治下,国库充盈,民生富足。
陛下之正统,不仅在于血统,更在于治国之能,安民之德。
陛下所为,皆为国家长治久安,实乃大明之福,百姓之幸。”
众臣闻言,皆点头称是,心中对朱棣的正统地位更加坚信不疑,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敬仰。
朱高炽沉吟片刻,道:“父皇,儿臣闻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胡亥之事,实为后世之鉴。
吾等应时刻警醒,以仁德治国,以公正安民,方能长治久安。”
朱棣颔首赞许:“太子所言,正合朕意。
为君者,当以德服人,而非以威压之。
唯有仁慈与公正,方能长久稳固国基。
吾等需时刻警醒,不可因一时之私欲,而忘却家国之大义。”
此时,张辅亦出列,恭敬道:“陛下,胡亥之悲剧,实为权柄之滥用,臣以为,陛下虽握大权,然需明察秋毫,广纳贤言,方能避免重蹈覆辙。”
朱棣点头:“张卿所言极是,朕深知,权柄乃双刃剑,用之不当,必伤己身。
是以,朕常思古人之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吾等需以民为本,方能国泰民安。”
御书房内,诸臣闻言,无不心悦诚服。
朱棣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也让在座者更加坚定了以仁德治国的决心。
太子朱高炽与诸臣,亦纷纷表露心迹,言辞恳切,均表示将以胡亥之悲剧为鉴,力行仁政,广纳贤才,以巩固大明基业。
朱棣闻言,心甚慰藉,感慨道:
“吾等身处盛世,更应以史为鉴,励精图治,方不负天下苍生之望。
胡亥之乱,乃其私欲膨胀之果,吾等当以此为戒,以德服人,以公正立国,使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