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中心开花(2 / 2)重生凯洛伦,开局半艘至高无上号首页

是的,核武器在银河系的太空战中通常代表着低效、廉价且古老的代名词——早在星战银河4000年前的曼达洛战争中,这种利用聚变反应释放恒星威能的武器就被曼达洛人所大规模使用。

但随着装甲与护盾技术的迅速发展,聚变武器逐渐退下了战争舞台,让位给那些威力更大、更适用于击破护盾的武器。

到共和国末期,由耐钢、夸丹钢这些含有中子素的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建造的军舰船体,即使在不开护盾的前提下,都能够承受大威力聚变火箭的直击而仅留下一些焦痕。

而在各种护盾普遍普及的现代星战银河,核武器更是沦落为“弟中弟”的角色。

然而,在行星环境之中,尤其是那些拥有大气层的行星,核武器那与太空战中相反的高效多重杀伤性却让其在大气圈作战中仍然拥有着一席之地,各种各样的聚变弹药被装备在地面部队乃至单兵手中。

而旧银河帝国海军同样也保留了这一武器,以作为他们在“外环再征服战”及镇压行星殖民地叛乱中展示帝国威能的一种“廉价替代方案”。

发生在5ABY(雅文战役前5年,星战一种纪年法)的针对曼达洛地表,史称“千泪之夜”的清洗行动就有力的佐证了这一点,144架TIE/SA轰炸机用大威力聚变弹从轨道高度将数百万曼达洛人与他们的城市一同炸成玻璃。(注释1)

历史课就上到这里,我们只需知道,此次轰炸任务,第一秩序同样选择了这种出镜率堪称“低调”的武器。

但与“千泪之夜”不同的是,此次携带的聚变炸弹均为当量数百至数千吨的小威力弹,这些小当量的“净弹”爆炸后并不会留下致命辐射,从而不会影响之后地球联军主力部队登陆。

就是不知道下方要塞中的维兰德PMC士兵们,当他们在各自的工事与炮塔中看到那地球人再熟悉不过的,冉冉升起的火球时,会作何感想了。

但不管如何,那都会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个想法。

“咻————”

接近到距地面米的距离,拖着长长尾迹的防空导弹群就已经开始从前后左右向机群逼近。

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不是被TIE轰炸机的高速所远远甩在后面,就是因为升限不足而在到达极限高度时自动引爆。只有少数专门针对轨道目标的反卫星导弹能够锁住目标,继续向TIE轰炸机群逼近。

而伴随着TIE战机那标志性的“大象尖叫”声呼啸而过的护航编队,却并没有去理会这些来袭的导弹。相反,他们分成8个双机编队,以更加分散的阵型冲出了云层,在那里,是一大群维兰德的大气内战斗机。

导弹可以靠护盾和激光炮解决,这些烦人的苍蝇如果让其接近轰炸机,虽然其本身无法造成什么切实伤害,但是如果携带了空射核弹玩近距离神风可就糟了。TIE战机的护盾还没有硬到能够脸接核火球的地步,哪怕这种概率本身就很低。

正当复仇者中队在云层下方为了那一点点的“以防万一”大玩“火鸡消消乐”之时,终于,在距离地面米处,36架TIE/SE轰炸机抵达了投弹位置。

“目标锁定,开始投放。”

在接收到投弹命令后,

飞船左侧的筒形弹药仓内,固定在滑轨上的球状弹体开始被输送至投弹滑轨,在接收到来自驾驶舱内的信号后,投弹口的投射力场发生器开始工作,将一连串的弹药“喷吐”出舱,向着火控计算机所瞄准的弹着点落去。

这种装置保证了在不同行星的重力环境下,炸弹仍然能以敌人难以拦截的高速冲向目标。

要相信帝国系装备的效率,这不是什么米老鼠电影,没有意外发生,在数秒内,36架轰炸机所携带的1080枚聚变炸弹便都被抛入漆黑夜空,朝着既定的786个目标落去——多余的弹药被用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这些通体漆黑,只有保龄球大小的球型炸弹在夜空中高速“滑行”,穿过云层、穿过粒子束四射的空战现场、穿过那如火流星般燃烧坠向大地的残骸群,这期间,即使有少部分防空雷达捕捉到其行踪,也只能对着其轨迹不甘心地发射着防空导弹与高射炮弹药。

终于,它们抵达了起爆高度。

内爆阻尼器在一瞬间停止工作,同时,钮金属安全外壳向外裂开,微量重镭雷管引信触发,将携带的异能同位素在几纳秒内激发至高能激发态,弹体核心的粒子团触发聚变反应。

远在晨昏线另一头,许多远离遗迹的哨所与基地中的维兰德士兵被突如其来的震动惊扰,纷纷跑到高处向震源方向远眺,继而看到了他们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幕——

晨昏线那头,数百万年来一直遵循着天体运行规则而维持着的漫漫长夜,第一次被驱散了。

因为那里,正绽放出千个太阳。